军事思想是军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对战争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也是军事实践的理论基础。现代军事思想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以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为主要组成部分,为现代战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游击战是现代军事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古代作战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战斗方式。游击战的主要特点是机动灵活、地理条件适应性强以及打击目标的隐蔽性。在现代战争中,游击战对于缩小敌人的作战空间、消耗敌人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游击战的发展也推动了现代军事技术的进步,如侦察技术、通信技术等,在游击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运动战是现代军事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快速机动、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打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在现代战争中,运动战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摧毁敌人的作战能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运动战的核心是战略机动和战术机动,通过运用各种战术手段,使敌人陷入被动,从而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同时,运动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军事装备的发展,如坦克、火炮等,在运动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阵地战是现代军事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依托地理条件、构筑坚固的阵地、有效阻止敌人的进攻。在现代战争中,阵地战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消耗敌人的战斗力,保卫自己的领土和利益。阵地战的关键是构筑坚固的工事和合理的火力布置,通过阻止敌人的进攻,使其陷入困境,从而保证自己的胜利。阵地战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军事工程技术的进步,如工事建设、地雷布设等,在阵地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发展。同时,现代军事思想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如信息化战争、网络战争等新兴战争形式的出现,也对现代军事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总而言之,现代军事思想以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为主要组成部分,为现代战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它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推动了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战争形态的变革。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军事思想也在不断发展与进化,为我们应对未来的战争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一、游击战争。游击战争,是一种非正规作战的形式。在这种战争中,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且能够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在于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它遵循着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以及战斗结束后迅速撤退的五项基本原则。在中国,游击战争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当时,楚军以游击的方式,运用地形优势,采取突袭和伏击等战术,成功地打击了敌军,给了吴军沉重的打击。这次战争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游击战,为后来的游击战战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游击战术逐渐发展完善,并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游击战争的灵活性和流动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在正规战争中,部队通常以密集的队列行进,相互联系紧密,并且很难改变行进的路线。而在游击战争中,游击队可以根据敌情和地形的变化,随时调整战术,并快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种流动性使得游击队能够迅速出击,给敌军造成打击,并随即撤退,避免被敌人包围。
游击战争还具有高度的进攻性。由于其流动的特性,游击队可以随时选择合适的战斗地点,进行突然袭击。这种进攻性战术让游击队能够在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对敌人发起猛攻,并迅速取得胜利。正是这种进攻性战术,使得游击战争成为了一项具有威胁性的战争方式。
在游击战争中,主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游击队需要持续地观察敌情,并灵活地调整战术。只有做到主动出击,才能抓住敌人的弱点,给予他们猛烈的打击。同时,主动性还可以让游击队更好地掌握战争的发展态势,从而采取正确的战术决策。
游击战争的速决性也是其独特的特点。由于游击队通常采取突袭、伏击等战术,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击溃敌人。这种速决性使得游击战争能够在迅速战胜敌人后,尽快撤退,避免被敌人包围。同时,速决性也让敌人感到恐惧和不安,从而使得游击战争更具有威慑力。
游击战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队通常是由当地人民自发组成,他们熟悉地形和敌情,能够更好地运用游击战术。同时,游击队也能够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协助,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坚实的基础。这种群众动员的力量,使得游击战争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游击战争中,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以及战斗结束后迅速撤退这五项基本原则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原则的落实,可以保证游击战争的效果最大化,从而取得更多的胜利。
总的来说,游击战争是一种非正规作战的形式,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且能够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为许多重要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游击战争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流动性,以及其高度的进攻性和速决性。同时,游击战争还能够广泛动员群众,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坚实的基础。游击战争的五项基本原则更是保证了战争效果的最大化。因此,游击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1、古代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游击战在抵御外侮和反抗压迫的斗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汉朝设立游击将军开始,游击战成为一种常见的战争形式。游击将军指挥着游兵、游骑、游军这些灵活机动的部队,以出没无常的方式进行战斗,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困扰。游击战的技巧和特点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有着悠久的传统。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在伍子胥的建议下,采用了先疲楚后决战的策略。吴军先派出部分兵力进行游击战,不断袭扰楚军的后方,打草惊蛇,使楚军疲惫不堪。然后,吴军主力突袭楚国,最终大败楚军,取得了胜利。这次战争中的游击战为后来的战争形式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一环。
在历史上的较大的农民战争中,游击战也被广泛运用。唐末黄巢领导的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起义以及19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都曾采用过游击战的战略。在农民军力量相对较弱的时期,他们摒弃了正面硬碰硬的作战方式,而是选择了出没无常、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法。他们时而袭击敌人的要点,时而进行声东击西,甚至连续不断地转移阵地,使官军左右为难,陷入被动局面。
这种游击战的灵活性和难以捉摸性使得官军经常陷入困境,无法有效地对抗农民军。农民军利用游击战法不断削弱官军的力量和士气,最终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这种农民战争中的游击战对于推翻封建王朝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给予了农民军许多的胜利,也使得封建王朝无力应对游击战的威胁,为反抗和推翻封建王朝的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游击战的成功还得益于中国地域的特点。中国地域辽阔,山川纵横,多山岭和险要地形,给游击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农民军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进行埋伏、伏击、分散等战术行动,使得官军难以寻找敌军的踪迹和有效地进行追击,从而给予了农民军极大的优势。
除了地理环境的优势,游击战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许多特点。中国古代对于兵法的重视让游击战成为一门重要的战略学科。《孙子兵法》中对于游击战有着深入的论述,强调了机动性、出其不意、乘势而为等策略。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游击战争史中,为游击战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外,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时的社会氛围也为游击战提供了条件。在农民起义中,农民享有广泛的支持和信念,他们对于自身的命运和封建压迫有着强烈的反抗情绪。这种情绪的激发使得农民愿意参与到游击战中,为农民军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农民对于土地的熟悉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地理条件,进行游击战。同时,农民起义中的游击战也激发了更多人民的参与,形成了一种声势浩大的抗争浪潮。
然而,游击战与传统战争形式相比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游击战往往依赖于地理条件以及农民的支持,一旦失去了这些条件,就难以为继。另外,游击战往往缺乏持久性,难以实现全面的胜利。由于游击战的特点,常常只能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和士气,而难以实现最终的决定性胜利。因此,在实施游击战时,必须与其他战略手段相互配合,形成综合的作战计划。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游击战争史展现了游击战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的特点和技巧。从汉朝的设立游击将军到农民起义中的游击战,游击战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击战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让敌人难以捉摸,从而给予反抗势力以巨大的优势。然而,游击战也有其局限性,需要与其他战略手段相互结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游击战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世界史。人类的历史上,游击战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战争形式。从古至今,游击战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较长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人民抵抗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1337年至1453年的百年战争中,法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抗英游击战。面对英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法国士兵采取了分散、灵活的战术,在交战后迅速消失,以袭扰、骚扰来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这种趁敌不备、灵活机动的战术,让法国人民在游击战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为最终反击英国侵略者创造了条件。
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人民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游击战。凭借这种战法,美国游击队可以在不对正规军直接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伏击、骚扰等手段削弱敌人的实力,使得英军主力难以有效地开展进攻。游击战的灵活性和出其不意的战术给予了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撑。
1808年至1814年的西班牙抗法战争以及1812年的俄国抗击拿破仑入侵的战争,也是游击战的经典案例。在这些战争中,广大人民通过游击战有效地配合了正规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游击战作为对于侵略者的一种非对称战争方式,使得正规军难以溃散敌人,而游击队由于可以迅速消失进入人民当中,让侵略者难以找到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侵略的一些国家人民所进行的游击战更是起到了关键的战略作用。在这场世界范围的战争中,游击战反映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决心和抵抗意志。无论是欧洲的抵抗运动,还是亚洲、非洲的国家民族解放运动,游击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长期的游击战,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比如,印度支那和阿富汗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创造了农村游击战与城市游击战相配合、袭击战与对抗坦克、飞机、武装直升机的新经验。这些新的战术方式对于游击战打造了更为完整的战斗体系,使得游击战在现代战争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游击战是一种特殊的战斗形式,它的背后蕴含着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游击战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对于地理环境的熟悉是游击战的基础。游击队必须深入了解领土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以及人民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战术,并利用地理条件进行伏击、地雷布设等。其次,人民的支持是游击战不可或缺的因素。游击队依靠的是广大人民的支持,他们来自各个阶层,有农民、工人、学生等,他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渴望自由的愿望使他们成为游击队最强大的支援力量。此外,游击队的战术灵活性也是游击战的一大特点。他们不会固守一地,而是经常进行机动,迅速改变战术,以应对敌人的行动。最后,游击队的领导和组织也是游击战成功的关键。一个有组织、纪律严明的游击队,能更好地利用资源、规划行动,有效打击敌人。
游击战不仅是一种军事战术,更是一种反侵略的斗争形式。它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抵抗中来。游击战的灵活性和出其不意的战术常常会让侵略者束手无策,最终导致他们的失败。正如历史上的游击战所证明的那样,游击战对于人民抵抗侵略、争取独立与自由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战争的演变,游击战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如今,高科技武器、先进的情报系统以及全球化的交流使得侵略者更加难以被打击。因此,游击战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战术和战略,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和全球合作,以应对新的挑战。
总结起来,游击战是一种以人民为基础、利用地理环境和灵活战术的抵抗侵略的斗争形式。它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游击战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战争中,更是一种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精神。我们应该向那些坚决抵抗侵略、为自由而战的人民致敬,同时也要努力发展和完善游击战的理论和实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以实现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
3、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而游击战争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游击战争凭借着其独特的战略、战术和原则,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处于弱小的状态,但他们利用土地革命根据地的优势,发动广大群众进行游击战争。红军依托山林和乡村,与敌人周旋,展开独立自主的游击行动。他们利用地形和群众的力量,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游击战争,使革命武装力量得以壮大。这一阶段的游击战争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他们发动民众,武装群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由于积极参与游击战争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使得敌后战场面积大大扩大,抗击的日军数量较多。他们游击战争的战略目标是消耗和消灭敌人,并且注重保持自身力量的发展和壮大。这一时期的游击战争为抗击侵华日军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等领导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以往游击战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游击战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消耗消灭敌人,保存发展自己;分兵发动群众,集中应付敌人;以袭击为主要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力求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游击活动;扬长避短,“游”与“击”巧为配合;政治主张公开明确,军事行动秘密诡诈;从战略、战役、战术上配合正规战,并适时向正规战发展;依托根据地,自力更生地坚持长期斗争;战略上集中统一指挥,战役、战斗上分散指挥等。
这些游击战争的原则和理论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着的成就。通过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掌握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并且有效地消耗和击败了敌人。游击战争的核心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充分发动民众参与到战争中来。在游击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注重群众工作,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组织群众抵制敌人的进攻。通过发动群众,游击战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动员力量,也确保了游击战争的持久性和可持续性。
在游击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善于利用地形和时间的优势,采取偷袭、骚扰和伏击等战术手段来打击敌人。他们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敌人的意料之外发动袭击,使敌人无法抵御。游击战争中,他们注重运用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和战术安排,有效消耗敌人的力量,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在游击战争中注重保持高度的战略主动性,他们根据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战略目标和战术布置。在战场上,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情报和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的决策和调整,以求取最大的战斗效果。
游击战争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所依托的根据地。根据地是游击战争的重要基地,他们充分利用根据地的资源,实施自力更生的原则,确保了游击战争的持久性。同时,根据地也为游击战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方支撑,为武装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创造了条件。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领导的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游击战争,他们成功地发动群众、消耗敌人,奠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础,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国近代游击战争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勇敢抵抗侵略、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历史不仅对中国人民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为世界反对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4、基本原则。游击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战争形式,它以小规模、分散、机动灵活的战术行动为特点,通过游击队的袭扰、破坏和牵制,削弱敌人的力量,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首次将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并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
首先,游击战争要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战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这是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旨在从被动中争取主动,改变敌优己劣的形势,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游击队要善于利用地形、地理、气候等因素,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点,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以取得战斗的胜利。
其次,游击战争要与正规战争相配合。游击战争的作用是在敌后方削弱敌人、牵制敌人,从战略上配合正规战争;游击武装在正规军作战中担负破坏敌人交通、牵制和削弱敌人的任务,是在战役战斗上配合正规战争。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三,游击战争要建立根据地。根据地是游击战争执行战略任务和实现战争目的的战略基地。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是长期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的必备条件。根据地不仅是游击队的后方支持,也是游击队的前进基地。只有在根据地内,游击队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整和补给,同时也能更好地与当地人民结合,发动群众,形成人民战争的力量。
第四,游击战争要实行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反围攻作战是游击战争防御和进攻的主要形态。采取各种手段打破敌人的围攻,并适时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扩大己占区,缩小敌占区,使游击战争进一步发展。游击队要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进行突然袭击,以达到战略进攻的目的。
第五,游击战争要向正规战争转变。不断扩大游击武装的数量,提高质量,逐渐变成正规军,作战方式逐渐正规化,以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游击队要通过培训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同时也要与正规军进行合作,学习正规军的作战方式和战术技巧,逐步过渡到正规战争的阶段。
最后,游击战争要实行战略的集中指挥和战役战斗的分散指挥。对于整个游击战争的部署,各个战区内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的配合,各个游击区或根据地之间的协同,每个游击区或根据地内的全局性行动等,应实行统一集中指挥;游击武装的具体行动应按情况机断行事,实行独立自主的分散指挥。只有统一指挥和分散指挥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游击战争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进入21世纪后,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继续改变着战争的形态和面貌。信息化兵器和战场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对游击武装的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作战能力和指挥艺术都提出了新要求,游击战争将面临新的挑战。游击队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和适应能力,才能在新的战争环境中取得胜利。
5、理论原则。游击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战争形式,它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展开,通常是在敌方强大到我方无法使用其他正规战法进行抵抗,或者使用正规战法会造成我方过大损失而无法为继的情况下使用。这样的情况下,游击战争成为唯一的选择,它能够有效利用地形作为掩护,通过小规模的扰袭、消耗攻击逐渐削弱敌方的力量。
在游击战争中,一般没有标准的制服和武器,通常是以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单位如伍或班(排)作为基本战斗力量。游击战争往往在使用方的国土上展开,因为敌方强大,所以游击战争必须在自己熟悉的地形里四处出击,利用地形的复杂性和纵深度来降低敌方的作战效能。
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是进行零敲零打的战术,以时间来积累优势。虽然敌人可能一开始不会损失很多,但是这些损失会逐渐累积,直到敌人的军队士气崩溃、粮食不足时,再发动致命的总攻击。这种战术就是利用少量部队在一个点上创造局部优势,通过时间和地形来消耗敌人有限的力量。
游击战争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之自由。由于游击战争的特殊性,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兵力,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合理调配兵力,以达到最佳效果。第二,有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之自由,地方政府与邻近友军不得干涉。游击战争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通过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和组织义勇军,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游击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和邻近友军不能干涉游击战争的进行。第三,国民政府只作战略规定,八路军有执行此战略之一切自由。在游击战争中,国民政府应当制定战略规定,而八路军则有执行这些战略规定的一切自由。这是因为游击战争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敌我力量对比来灵活运用兵力,只有给予八路军足够的自由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致胜的基础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够广阔、复杂的地形纵深是游击战争的基础条件。只有在广阔、复杂的地形中,游击战争才能够利用地形的优势,进行转移、分散和集中有限兵力,从而使敌人难以察觉和应对。地形的复杂性和纵深度为游击战争的生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灵活、出其不意的转移、分散和集中有限兵力是游击战争的关键。游击战争需要灵活运用兵力,通过转移、分散和集中有限兵力来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从而达到消耗敌人有限力量的目的。最后,小规模、深层次的扰袭、消耗攻击是游击战争的重要手段。游击战争的目的是削弱敌人的力量,通过小规模的扰袭、消耗攻击逐渐消耗敌人的力量,达到最终消耗敌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游击战争的理论原则是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不平衡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特殊战争形式。游击战争要求灵活运用兵力,利用地形的优势,通过小规模的扰袭、消耗攻击削弱敌人的力量。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依照情况使用兵力之自由、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之自由以及国民政府作战略规定、八路军执行自由。游击战争的成功离不开广阔、复杂的地形纵深、灵活的兵力运用和小规模、深层次的扰袭、消耗攻击。只有恰当运用这些原则和基础条件,游击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6、主要战法。游击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战争形式,它以小规模、灵活机动、隐蔽性强为特点,对抗强大的敌人。在游击战争中,游击队需要运用各种战法来对敌人进行袭击、伏击、破击、袭扰等,以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战法,包括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围困战等。这些战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下面将逐一介绍。
袭击战是游击战争中最常见的战法之一。它是乘敌不备,对其实施突然攻击的战法。通常选择战斗力不强、防备不严的驻止之敌和运动之敌作为袭击对象。袭击战的特点是迅速而突然的动作,速战速决,快打快撤。通过袭击战,游击队可以迅速削弱敌人的战斗力,打击其士气,达到消耗敌人、削弱敌人的目的。
伏击战是针对运动之敌的战法。它分为待伏和诱伏两种形式。待伏是指游击队在敌人可能经过的地点设下伏击圈,等待敌人进入后发起攻击。诱伏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然后发起攻击。伏击战要求秘密隐蔽,突然发起攻击,速决歼敌,快打快撤。通过伏击战,游击队可以有效地打击敌人,削弱其战斗力。
破击战是以破坏敌人重要军事目标为目的的战法。这些目标通常包括敌人的交通运输线、后方补给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