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鹂园书房中,秦苓君拿着两块用水泥粘合住的砖石,用力掰了掰,感觉两块砖石仿佛变成一个整体,一点松动感都没有。
“这就是水泥吗?”她眼中闪着亮光道:“能大量生产吗?成本高吗?”
秦苓君无疑问到了点子,张阳泉笑道:“水泥与糯米灰浆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不仅可以用来增筑城墙,还能造桥铺路,大为改善民生。”
其实这个时代,用糯米灰浆筑成的城墙已经足够坚硬,攻城一方很难攻破城墙,都是通过破门或者登墙破城。
所以水泥粘性更好,其实也没什么用,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
毕竟糯米灰浆要耗费食物,在这个人人都吃不饱饭的时代,很难大量使用。
如果硬要说水泥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比较耗煤,好在通州有一座煤矿。
秦苓思从姐姐手中接过石砖,取出短剑,在上面狠狠砍了一下,结果只砍出一个小缺口。
“嘻嘻!果然够硬的,第一批水泥就用来将山寨的大门重新修建一下吧,将来咱们若是兵败,也有个退路!”
张阳泉被她一提醒,觉得确实应该修筑一下山寨大门。将来脱脱大军过来,也不能排除攻打龙潭寨的可能。
有了水泥,城防修筑就变得容易了,接下来只需多囤积粮食,应该就能安然扛过高邮之战这波猛攻。
想到粮食,他便想起今天去总管府时,孙弘向他汇报的一些内容。
五月份,百姓们种的第一季占田稻已经成熟,不过直到这几天,才将江都百姓们上半年的收成统计完毕。
总的来说,产量非常低,每亩产出不到两百斤,脱壳后更是只有一百五十斤左右。
不过话说回来,元朝的田税是每亩三斗,两季税加起来也只有六斗,十二斤,所以说田税并不高。
相比之下,宋朝的田税是每亩一升,比元朝高三倍不止。
当然了,元朝税收的大头在科差,而且还要给田主交租,总而言之,一年到头来,百姓们填饱肚子都不容易了。
最近总管府也一直在敲定新的税收方案,众官员商议出好几套方案,交给张阳泉一锤定音。
最终张阳泉选择了罗贯中提议的收税方案,田税按产量十取一,换句话说,百姓收成算四百斤的话,田税是四十斤,比元朝高上不少。
然而,百姓们现在种的是自家田,不用交租税,所以算下来并不算高。
只要总管府不再征收高额赋税,他们日子就会好过多了。
除此之外,张阳泉选择罗贯中的按比例收税方案,更重要是因为对自己的两种稻谷有信心。
北郊的科籼12已经成熟,虽然还在割收,预计亩产有四百斤左右。其实在后世,如果肥料充足,并且能够科学杀虫的话,科籼12亩产能达到八百斤!
与科籼12相比,绿银占的产量更高,就算和科籼一样减半,也能达到六百斤。
如此一来,百姓们一亩田能得一千斤粮,减去一百斤田税,也还有九百斤收成,脱壳后也有七百多斤,再不用担心填不饱肚子了!
按照江都田地八千多顷来计算,总管府一年能收田税八十万石粮食,仅凭江都一城,养二十万军队都不成问题!
水稻与土豆不同,只要去壳后,胚芽就会受损,无法再种植。
张阳泉为了保证两种水稻种不被别人获得,目前只在江都种植,而且制定好了方案,将来割收时派军队把控,去壳时派官吏监督,最后制定严格法律,严禁稻种外流!
如此用不了多久,总管府就能积累大量粮草,百姓们也能生活富足,到时自然能吸引流民到来,让江都更加繁荣。
为了养民,除田税外,他暂时没有制定收赋税的计划。先让江都百姓缓一口气,根据他们年底收成情况,再研究如何制定赋税。
正思索间,秦苓思来到他身后,捏着他肩膀,讨好地问道:“姐夫哥,明天是休沐日,你准备带我们去哪里玩?”
张阳泉愣了一下,一时没有作答。
总管府的休沐日和元朝一样,大月休五日,小月休四日。
一开始有官员向张阳泉要求休沐日时,他还很惊奇,都在造反了,还考虑着每天休息几天?
结果那些官员表示,几乎每支起义军都有休沐日,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点,休沐日不会比元廷少。
也许是起义军首领们觉得,既然要推翻元朝,不能让手下人觉得跟着他们的福利待遇还不如元廷。
总而言之,慢慢就形成一种默契。
张阳泉仔细一想,真要天天干活的话,估计谁都受不了。虽说他自己干的挺有劲的,但毕竟身处的位置不同。他只要想休息,随时都能休息。
所以张阳泉便同意了文官们的请求,规定总管府的休沐日和元廷一样,大月休五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