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要种田,买不起锄头与农具。有一次过渡船的时候,船上村民教杨景说道:“你外公家是全村种田大户,他什么农具都有,你直接上他家去拿。”
杨景很难为情的,不敢说话低着头,这种脸上的面部表情被一个老农看到了,他很会替杨景考虑便说到:“你外公家的杂物间里面很多烂铜烂铁,你把不能用的锄头拿去铁匠铺里翻新,这样比打新的锄头价格便宜的多!”
杨景听到抬头笑起来了:“谢谢伯伯,谢谢伯伯!”
“后生不必客气,不懂的你就可以问了老农呀,谁生下来都会种田呢?”
另外一个伯伯说:“主要掌握好播种和插秧季节,其他田间管理更容易一些。”
“谢谢你们看得起我杨景,能够认识你们,我非常开心!”
小时候,我们未经人事,常把农民比喻成是“粗人”;长大后,才知道所谓的做“粗人”的田间活挺不简单的。别小看耕田简单,就单单农具备足的话,在清朝当时少说也要花上三到四块银元。
比如说大样的工具有:箩筐、谷席,谷斗,谷扇斗;耕牛用具有:犁具,耙田具,等等。少一样就得向隔壁邻居借用,也就是说,包括农具,再配上一头耕牛的话,起码得花十几两银子。
在那个古老而又落后的耕农年代,能够有实力配得上一头耕牛的家庭,不算地主也是富农了。因为,一个全劳力去打一天的工,只赚一斗米,而一头耕牛租出去一天能换来五斗米。换句话说,牛做一天的活,人工得干五天。所以人们还是情愿租耕牛犁田,它远比人工的效率要高得多。
听老人说,在那个年代有一头耕牛,就可换来一个十三岁的姑娘做媳妇了,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耕牛的价值了吧。
一头耕牛可顶几个劳力呢!光是一季春耕下来,一头耕牛可以收租十几担干谷。那个年代都是以农业为主,以粮食为民生。有些平民不会种田,种不起田的,一家人就得饿肚子。
所以,对十六岁的少年杨景来说,之前在老家当少爷,从来没有下过田,现在又是刚刚在谟武村山里落脚,要他学会农田耕种,从播种子到稻谷收割,这一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