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学渣进名校,浑身绝活秀翻全场 惊天大梦 加入禁爆局 封神:重生敖丙!逆天改命 白茶传说 秦始皇活了! 和离再嫁糙汉将,前夫开启火葬场 逆世魔尊在现代 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为谁风露立中窗 (第1/2页)

    翠洗拿着这贴身御用之物,只觉得烫手,忙双手归还给皇后。

    富贵也是极有眼力见,知道皇后来此的目的,便主动道:“皇后娘娘,万岁爷早下了旨意,这珍宝馆交由娘娘处置,奴才等早已恭候多时,敬请娘娘凤驾入内。”

    翠洗客气道了一声“有劳公公”。

    这珍宝馆有三层,每层各有两个次间和两个梢间。

    明间只摆放基础的桌椅陈列,次间和梢间则用来存放造办处奉旨制作的各色珍宝,以及年节庆典时地方敬献的朝贡品。

    宋钰进到里头,简直像进了阿里巴巴的宝藏洞。

    还真是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啊!

    各色赏玩珍品、帝后饰品、日用器具、礼制文物、陈设器物、佛教文物等归置在架上,看得人眼花缭乱。

    她忍住内心激动,面上装得一派淡定,道:“你们都退下吧。”

    总还是要顾忌点皇后的端庄形象,见钱眼开的模样私底下露露就好了。

    跟着的宫人都退到殿外,只剩翠洗和竹息两个随侍在侧。

    宋钰从下到上逛了个遍,东摸西瞧,心里不住的“哇”了又“哇”。

    她想起从前看过的一个寓言故事,说苏格拉底带学生郊游,途经玉米地,苏格拉底让学生挑选出地里最大的玉米,结果有学生一路选一路扔,总觉得后面的更大,到最后反而挑了个小的。

    她现在就跟那个学生一样,看到眼前的觉得好,看到后面的觉得更好。

    做人嘛,总要知足常乐才好。

    于是她拿起一只玛瑙单螭耳杯,问道:“你们说,我要是把这些东西都拿到长春宫去,会不会显得有点贪心了?”

    翠洗和竹息面面相觑,竹息伸着脖子问:“都……吗?咱们宫里也放不下啊。”

    宋钰提溜了两下眼珠子,道:“倒也不是都,拿一些也行。”

    翠洗到底是在宫里做姑姑的人,遇事处变不惊,她劝解道:“这些珍宝带回长春宫反而容易磕碰坏,横竖万岁爷都将这珍宝馆送给娘娘了,不如叫他们把登记册子誊写一份,娘娘什么时候想赏玩,就照册子点,叫他们送过来便是。”

    说的也很有道理,反正皇帝的就是她的,她的还是她的。

    放哪儿不是放呢。

    不过她还是相中了一个芙蓉石盖碗,这种粉红色芙蓉石,鲜明浓艳,还带有半透明的棉絮状包体,用来吃甜食最相宜。

    后来又揣了个杏木盒白玉十二肖,一个黄玉佛手花插,并一个金胎錾胎珐琅画珐琅执壶。

    再多了,翠洗和竹息也拿不下。

    这么看来,这一趟也算是满载而归。

    从珍宝馆出来的时候,斜阳已经映红半边天了,漫天红霞,似织锦铺就,那琉璃瓦金光熠熠,直刺得人睁不开眼。

    宋钰坐在肩舆上,忽然想起什么,便问:“文渊阁是不是在这附近?”

    翠洗指着身后方向道:“经过这边的园子往南走,过垂花门,就能看见文渊阁了。”

    听说文渊阁可是比清河的挽烟阁要大上许多,入宫这么久,还没见识过大名鼎鼎的文渊阁,也是白瞎了。

    她临时起意,“咱们再去文渊阁瞧瞧。”

    竹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心道:不是吧,娘娘,您还想顺走些名书字画么?

    这个时辰,还往文渊阁去,一时逛不完的话,必定会耽误饭点儿。

    翠洗怕皇后饿着,便打发小宫女去御膳房拿几个食盒过来。

    一行人又往文渊阁去了。

    文渊阁不同于皇宫的其他阁楼,它是歇山顶的设计,用黑琉璃瓦覆盖,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

    其前廊设有回纹栏杆,重檐下倒挂楣子,菱花窗门,檐柱饰绿漆,间或涂些清新悦目的苏氏彩画。

    是宫内少有的苏式园林设计。

    阁内珍藏历代书画珍品,分书、画、卷、轴、册等九类。

    宋钰对字画的兴趣更高,所以一进阁就奔着书画去了。

    不知道是因为皇帝与她品味相投,还是因为已至秋季,藏画的架子上挂了几幅山水画,其中一幅就是董其昌的《霜林秋思图》。

    这幅画现世还存有,可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她一直没能去成。

    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真迹!

    要说穿越过来一年多,也就现在这种时刻,最让她觉得既真实又虚幻,那种割裂的震撼感直击胸腔。

    她端详了一会儿,只觉得自己一颗心“砰砰”直跳,她想摸又不敢摸,甚至想着,要不要叫人去取副皮手套来,以免在这种文物上留下自己的指纹。

    这幅《霜林秋思图》清雅温和,秀润恬淡,画中山林树木间都透出朴素古拙的美感。

    董其昌真不愧是书画双绝!其绘画造诣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但宋钰更喜欢他的字。

    她在黑漆嵌软螺钿加金银片书架里翻,终于找到他的《白羽扇赋》和《临米芾方圆庵记》。

    他的字,行距字距宽绰疏远,气韵萧散有致,结体工整,重点突出一个“淡”字。

    就跟他的人一样,文人士气,淡雅闲逸。

    看完临摹的《方圆庵记》,她又去翻米芾的字,果然在里边找到了他的传世名作《乐兄贴》。

    这篇名作尺牍虽小,但笔笔雄健,字字跳宕,千余年间竟无人可超越。

    难怪苏东坡形容他的字“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细看下去,有的字甚至能有十几种笔峰的变化,真真是将八面出峰运用到了极致。

    书架旁有张黑漆嵌软螺钿花蝶纹条案,但她沉浸其中,并未动身,只半倚在书架上,任时光流逝。

    她流连在字海里,小心翼翼的翻开卷轴又合上。

    斜阳的余光早暗下去了,随侍的宫人点上十几盏铜制镶玻璃烛灯,她也浑然不觉。

    翠洗几次都想上前问她要不要进些点心,看她太专注,不忍打扰。

    后来她在一个紫檀木盒里翻出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她拿出钮子下的薄绢,隔着手绢将这副长卷展开,甫一看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几个字,眼泪就掉在衣襟上。

    现世里她也是书法爱好者,这几个字她曾临过成千上万遍,此时乍然见了真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 猎魔人的传说 官梯,从汉东省平步青云! 陛下,六皇子的娇妻们造反了 我一个道士,会点法术怎么了 循世觅轮回 枕边良人 和校花妈妈之荒岛求生 青梅剑仙:开局百鬼噬身 九天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