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卫和曹七进房,关门。
王大卫急问:“你哥说的啥?他不会打算硬来吧?他人少,还都是新兵,也没有城池可以依托。我记得当初说的是他在外面打游击,牵制一下就行。”
曹七:“他有八千人。”
啥?又冒出来五千?韭菜地吗?王大卫惊呆了。私自扩军,还有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了?真......不愧是乌木二军的人。我估计,曹六很可能是没扛住老普布的第三板斧。
曹七又道:“你知道却月阵吗?”
曹七还真是跟别的女生不一样,言简意赅,当然前提是你得能听懂。王大卫碰巧能听懂,“却月阵”三个字包含了大量信息。
这是个步军克制骑兵的军阵,发明者是东晋最后一个权臣——刘裕。
东晋朝,偏安一隅,是那段历史的配角,主角是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但是东晋的历史非常值得研究一下。
东晋的政治生态大致是这样的:
你想篡位吗?先北伐吧!北伐好,政治正确。你要是能北伐成功,就说明你比司马家强,篡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而且,衣冠南渡的北方世族可以落叶归根,把失去的统统拿回来。顺手,再把当初不肯一起南下、留在北方腥臊之地的各大家族全都整合一遍。你懂的。
而北方世族回去之后,他们南下“霸占”的那些土地什么的,也可以退还给南方世族。皆大欢喜。
如何才能北伐呢?你得先做权臣。把朝廷上上下下好好收拾一顿,都服帖了,谁也不敢在后面动手脚、扯后腿,你才能安心北伐。
可北伐是政治正确啊!这样的人应该不多吧?不,非常多,非常非常非常多。因为,你北伐是为了篡位啊!你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喷之。
瞧!逻辑自洽,完美闭环。
当然,在王大卫看来,另一个原因才是主要的——权臣跟皇帝一样具有排他性,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以上的权臣。你做了权臣,那我就没机会了。
以上纯属王大卫个人观点,小人之心,博君一笑,别当真,咱们看破别说破。
东晋朝权臣无数,最着名的有两人——前期的王敦,中期的桓温。
王敦一生没有达到权臣的顶点,总有人不服,要搞他,没机会进入北伐阶段,就挂了。桓温比他强,三次北伐,可惜最后一次以失败告终。
东晋得以延续,但这两位都把朝廷折腾得不轻。
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长江中游地区作为自己的基本盘,核心城市是荆州和襄阳。而东晋朝廷的基本盘是长江下游地区,核心城市是南京。
顺江而下,威胁极大。
这里必须要生硬地插一句,放心,不是广告,本书全是干货。插入的是一道思维拓展训练题——岳飞为什么会死?
说回东晋。桓温死后,东晋消停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有一个人长大了,叫桓玄,是桓温的小儿子。这是个不消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