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的出路。
其实这些伤残将士最难熬的就是开头两年,这两年熬过去了,习以为常,便能适应新的身份,再加上朝廷的补助,此次变相的救助。一家人还能过一个开心的生活,至少人活着,比那些牺牲的要好。
蔡挺也表示了支持。
王巨来到庆州一年多时间了。他才来几个月时间,有韩琦在。那是不可能调入两府的,大约会捞一个节度使的职官吧,只能如此了,因此环庆路的防务他还要主持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防止李谅祚出事,西夏反扑,所以还需要百姓支持。想让他们勇敢战斗,这次善后很是关健。
这个壁炉从庆州城开始。天冷了,王巨劝说了一个大户人家,他亲自出马,带着这些伤兵们建造壁炉。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以后就不难了。他在庆州呆了三天才回去。
李三狗五味杂陈地将事情经过禀报一遍,王巨说道:“这个时间不会太长,顶多一年时间,他们就会忘了痛,那时我就不敢这么做了。”
…………
这一战肯定将西夏人打痛了。但痛到什么地步,王巨就不大清楚了。
不过有人找王巨麻烦了。
战俘陆续卖到后方,成了矿奴。当然那些矿主们高兴了,这个钱花得太值。
然而战俘太多了,沿途官员一边派差役打捞从华池水飘来的西夏人死尸,然后又瞠目结舌地看着大群大群的战俘被绳子捆绑 ...
着,浩浩荡荡地押向后方,都不知道该不该派人拦阻。拦阻大约不敢,不过要不要禀报给京城?
有的官员装呆,有的官员怕出事,于是写了奏章递向京城。
韩琦与曾公亮一看也傻了眼。
主要韩琦是激进派。这些战俘若不这样处理,只有两种方法。一是留在前方劳动,可前方有那么多活计吗?而且几万战俘。一天得消耗多少粮食?一旦前方粮食不足,那吃的是可是金粟金米。一是立即送还给西夏,这样韩琦也不甘心哪。
偏偏这时候赵曙开始生病。
他没有对大臣们说,只有王广渊知道他的身体越来越差。
大约感到自己时日无多,赵曙这才开始办了一些正事,先是下诏礼部奏名进士,不得超过三百人,明经诸科不得超过进士之数。也就是到了殿试这个人数会更少。并且从两年一贡举,改成三年一贡举,成为定例。
这条措施是针对冗官去的。
以前赵祯在的时候,往往一届进士诸科特名奏,能达到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得授官的。但如何裁减冗官,他现在是没这个能力了,能裁一点是一点吧,至少在科举上,能裁减一半官员名额。
然后再问中书几个宰相:“水潦为灾,言事者多云不进贤,为何?”
主要就是前两年水灾坑的,不然国库虽紧,也不会紧张如此。
这个贤是指有能力的大臣,有担当有德操的大臣,这也是言臣对中书宰执失望,发表的变相抗议。
几个宰执不好回答,欧阳修没办法,只好用歪理来答,说道:“自富弼、韩琦当国以来,十数年间,外自监司,内则省府,选擢甚精,时亦得人,然皆是钱谷、刑名强干之吏。此所谓用才。臣言进贤路狭,乃馆职也。”
“为何?”
“朝廷用人之法,从三馆先出两制官,再从两制官先宰执。三馆者,辅相养材之地,往时入三馆有三路,今去塞了两路。”
“何谓三路?”
“进士高科,一路,大臣荐举,二路,因差遣例授,三路。往时前五名进士皆得试馆职官,第一名不下十年,多半至辅相。今第一名进士最少任十年地方官方得试馆职,第二名以下者无复得试,高科一路塞。往时大臣荐举,随即召试,今止令上县主薄,却无馆阁之试,是荐举一路塞。只有差遣一路尚在,还半是年劳老病之人。”
欧阳修就是馆阁出身,常以为得意,那一人不是馆阁出身,又做了宰相的,便是他的死对头。
若是王巨在此,说不定会讥讽一句,不知那个张元是什么出身,难道不是人才,不知开国贤臣文武双全的王明又是什么出身,岂不比你欧阳修更强?不知只读了半本论语的赵普又是什么出身。
何谓进贤,那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再说什么钱谷强干之士,更是狗屁不通,并且包括富弼责任也不小,尽管这几个人一个比一个名气大。
不过赵曙这一回倒是机灵起来,那个所谓的馆阁,他没有当作一回事,读了几本经义,就能治好国家?那么上古时没有经义,岂不是没办法治国家了?
但后面举荐人才采纳了,让四名宰执举人,一共举了二十八人,其中有名气的就有夏倚、蔡延庆、章惇、安焘、李清臣、刘挚、王存等人。想一想章惇、安寿与刘挚以后的故事吧……
韩琦以为多,赵曙道:“既是公等举之,想来不差,岂患多也?况且只是馆职应试与磨勘。”
不过他还略略有些失望,但又不大好说,因为少了一个人,可这个人确实太小了。
可以说这几天两条措施,是他当皇帝以来,做得最好的举措。
随后赵曙病情加重。
想瞒瞒不住了,一些重臣渐渐就听到了风声。
所以这时候韩琦不好交给赵曙处理了,但如何处理?他也犯头痛了。便在这时,司马光听到这条消息,这象什么话了,是士可忍孰不可忍!(未完待续)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