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红蓝双方均行军到位。
若非早有规定,朱海鹏准备在红方行军过程中就予以打击。
这个方案只好作罢。但演习后仍然对张大彪说明了这一想法。张大彪对这一想法予以肯定。提醒各部队行军期间如何注意安全。
之后又进行了几次拉动演习,补上了这个漏洞。
范英明一脸凝重地对沈泉说道:“沈团长,咱们是进攻方;蓝方是防守方,但是双方人数相等。这仗不好打啊。”
“他们也有劣势:他们必须要固守5个高地,就必须在这5个地方安排人马;而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发起攻击。也就是说,他这5个高地的人马,必须硬扛我方重炮轰击。”沈泉分析道。
范英明摇了摇头道:“我们每方手里有21个营,其中合成营9个。这5个高地,他只要1个营就够了。他绝对不会放太多人在上面。剩下的20个营,他会用在哪里呢?”
沈泉点了点头,为什么自己和王怀宝都是从独立团而来的老人,而范英明、朱海鹏都是后来提拔的,这次演习却让他们两个当总指挥,而自己和王怀宝都是副手。
这就是答案了,范英明确实考虑问题要比自己更深入透彻。而朱海鹏,思路天马行空是出了名的,和旅长以前的作风相近。
“以朱海鹏不拘一格的作风来说,我猜他或者对我们指挥部下手;或者对我们的后勤保障系统下手。”沈泉说道。
“这次规定了不能用特种兵渗透,应该我们指挥部是安全的。
用步兵突袭的话,人少了不管用;如果他动用十几个营扑过来,那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到时候我们成了主场作战,对他不利。他应该不会突袭我们指挥部。
这么来看的话,他打击我们后勤保障系统的可能性大一些。”
“可是也不对呀。这次演习一共才3天,战士们随身带的给养就差不多够了。”沈泉质疑道。
突然沈泉想到了什么,和范英明异口同声道:“炮兵!”
这次演习,双方都可以呼叫远程炮火支援,也就是说双方炮兵是一样的。
不同于和鬼子交战,我方是155榴弹炮,而鬼子是92步兵炮。
那个时候可以远程炮兵就待在一个地方不动,派少部分步兵保护。炮弹储备丰富,很难把炮弹用完。
但此时你开炮后,对方马上就能用炮兵雷达计算出你的炮所在位置,接着就会受到对方远程炮火还击。所以需要开几炮就马上转移。
这个时间大概是8分钟。
也就是说自从火炮到达这个位置开始,到离开这个位置,不要超过8分钟。否则挨对方炮弹的概率会大增。
在不断转移中,就不可能拖着一个军火库跑。
那么就需要持续不断的物资供应。
“那咱们就等战斗打响,马上向导调部询问我们的物资运输路线。推测他们可能的穿插路线,寻找合适位置设伏。另外,我们也可以打击他们的运输车队。”范英明定下了方案。
与此同时,朱海鹏的蓝军也进行了同样的分析。
但是朱海鹏认为:红方副总指挥沈泉原先就是干炮兵的。虽然后来当了合成团团长,也肯定对炮兵保持着足够的兴趣。
那么他肯定熟知炮兵的特点。绝对会在运输路线上做好充分的防范。
所以,朱海鹏并没有想要偷袭红方运输队。
而是有了一个范英明从来都没有想过的方案。使得红方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极端被动的境地。
晚8时整,张大彪通过特别电话,同时向双方下达了演习开始的命令。
“报告,红方询问红方炮兵团补给线路。”
“可以告知。”张大彪答道。
“红方,你们炮兵团的补给线路是从某某地经某某地到某某地。何时运送物资由你方决定。”
“红方收到。”
演习刚刚开始,双方均放飞了多架无人机。
“命令1团1营、2营赶往14号区域,在峡谷两侧设伏;1团3营等蓝方进入峡谷后,截断其退路。命令3团1营向1号高地搜索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发起试探进攻。无人机重点侦察14号区域至5号高地之间平缓地带。并侦察1至5号高地坑道位置。”范英明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演习开始后,蓝方除了放飞了多架无人机,并没有部队调动。而是开启了无线电接力机,查找红方重要通讯结点。
随着红方命令一个一个发出,很快就被蓝方查找到通讯节点。虽然不能破译,但是知道了红方指挥部位置。
接下来蓝方对红方指挥部位置实施了电子干扰,使得红方各部队和指挥部间的无线电台通讯中断。
在没有电台时,通讯基本靠人来传令;高级一点的可以架设有线电话。但是有了无线电台后,这些就不需要了。
用人传令太慢,比如相隔十几公里远,传一次命令半天下去了。
用有线电话的问题是线路容易断,比如敌人破坏、被炮炸断、被自己的战车轧断等。
需要不断有人巡线。
这些巡线员要冒着炮火来回穿梭,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有了无线电台之后,只需要调好接收目标后,直接对着它说话就行。
由机器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加密后传输。这样就没有了继线的风险。
但它的缺点就是容易被干扰;另外,如果对方知道解密方法后,通讯的保密程度也不如有线电话。
这次蓝方不仅对指挥部实施电子干扰,同时对无人机查明的各团通讯接收点实施了末端信息封锁。
不仅如此,蓝方还对红方雷达实施了定频干扰。
同时,通知导调部,已对红方采取的电子干扰措施,并呼叫轰炸机轰炸红方正在向14号区域运动的两个营。
独立旅是没有轰炸机的,也呼叫不来。
这次只是假定起飞了6架轰炸机,由12架战斗机护航。都是按鬼子飞机性能计算。
红方在收到无人机传回的数据后,确定了1至5号高地蓝方工事情况,决定呼叫远火营发射122毫米制导火箭弹,打击蓝方坑道和工事。
一辆车一次可发射40枚火箭弹。两个远火营共有24台发射车。如果打击成功,每个高地就面临至少200枚火箭弹轰击。
但导调员告诉红方:“你方命令发出后,炮兵团没有回复。”
“啊?什么意思?”通讯兵不解地问道。
“重复一遍:你方发出远火营打击命令后,未收到炮兵团回复。”
“收到。”
通讯兵只得将导调员的回复报告给范英明。
“什么?未收到回复?”范英明问道。
“是,导调部是这么回复的。”
范英明想了一想,突然惊道:“糟糕!快,指挥部转移至19号区域地下工事,并使用隔热材料伪装!通知导调部,我方指挥部已转移到19号区域地下工事。”
沈泉一把扯下地图,通讯员带好通讯设备,立即跑了出去。
将专用线路延长至新指挥部。
马上就收到了导调部回复:“2分钟前,蓝方向你方原指挥部发射36发155杀伤爆破弹。由于你部转移及时,无人员损失。”
“新指挥部要隐蔽好,周围放置大量热源干扰,防止蓝方无人机用热成像设备侦测到我方指挥部。通讯班离指挥部远一点,呼叫各团,看能否联络。立即架设有线电话、加强巡线。”
范英明针对通讯可能被干扰而做了进一步部署。
几分钟后,通讯兵报告:各团、各营都联系不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