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郎先去联络,然后在约定地点,唐王亲自带领御林军前来接驾,贵人们自然去了宫中,十六郎则带着众人去了唐国大书院。
唐王和太子年龄相仿,但显然饱经风霜,性格沉稳。唐国虽然还算稳定,做王的一直非常辛苦,时不时有反叛和边境战争,皇帝自然知道唐国在为大汉守西境北境,无奈实在距离太远,又有地理隔断,自唐国分封,大汉皇帝就从来没有巡视过唐国。其实宋国也是如此,但毕竟海路可以沿东南亚一段一段地过去,还是有几个皇帝去过宋国的。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汉皇帝到唐国,而且是几乎到达了大汉民国的最西境,自然意义非同小可。皇帝知道,他需要狠狠赏赐一下唐王,也要让国民知道大汉的德化和威仪。同时唐王也知道,天子驾临是多大的宠幸,也需要借助天子的来临镇压那些由于时代过久而产生的离散之心。
天子拿出步话机,望远镜等各种刚做出来的设备,借花献佛地赐给唐王,又象征性地赐予丝绸、香料、瓷器等奢侈品,自然还有玉米和土豆苗。尤其是步话机,这是能够保持三个国王随时联络的利器。联络,不仅是信息的及时传达,各国国情的及时通报,更重要的是帝国中最重要的人之间的感情沟通。
历来三国的沟通都是通过王族之间的通婚和互相分封郡王来实现的。李姓唐国的郡王未必都姓李,刘姓中国的郡王也有姓李姓赵。但王族的通婚,毕竟不如步话机这种直接沟通来的增加感情。唐王为此感激涕零,下跪谢恩。
唐王详细介绍了唐国现在的国情,并请天子能够在城里搞一次大活动,彰显大汉风采,天子犹豫了一下,毕竟自己几人单身前来,没有仪仗,时间上也比较紧。但也就是犹豫一下,为了统治,这是必须的。唐王则表示给他两天时间准备,三天后天子游行,一定不让天子失望。
其实因为事先没有通知到,在大书院开坛也需要时间,三天后开坛也是尽快了。唐国大书院的学员,都是纯种的汉人,而且都是贵族,这是为了保证知识和神权也牢牢掌握在汉人手中。唐王下令下去,立刻整个书院学员都兴奋地忙碌起来,准备各种礼仪。
王行易等人在大书院,服侍的都是些混血侍女,唐国是有奴隶制的,都是战争的俘虏,但混血儿的地位比外族的要高一点,能够在大书院找到一份工作,大多数还是要有点关系,是贵族的私生女之类的。混血儿,你懂的,长得都比较漂亮。
当天晚上,宋官家拉着十六郎便跑到书院来了,却很晚才等到王行易众人回来。原来几人出去逛街了,当然也在外面酒楼吃了饭,领略一下唐王国的国情。
按理说小官家难得机会跟皇帝太子一起,得花时间在沟通上。但小官家是个伶俐之人,年龄又小,跟几个中年油腻男谈话吃力,又觉得陪着皇帝不如设法把天子游行的事情干得漂亮,这当然又要靠几位先生了。
小官家把三天后天子游行的事情讲了一下,众人都很好奇,想看看这大型活动会怎么个搞法,纷纷问小官家各种问题。小官家耐着性子回答,最终忍不住了,咳了一声,说:
“孤以为,此次大仪礼,不该恪守大汉旧例。唐国之人,多异族,怀威不怀德,各宗其教。完全不同于宋国。宋国土族甚少且弱,用大汉的文教武治化之,三百年而有大效。
唐国封建已经六七百年,除了语言文字以汉字为标准、五帝庙为国教之外,其他则各有其种族传统。平日里用俚语,用其旧文字,尊其旧神。且北方游牧民时来时去,定牧和游牧相杂糅,道德思想难以统一。
所以唐王最是辛苦,唐国郡王和宋国郡王也不同,宋国郡王都抢着当,唐国郡王则避之不及,死于战争和反叛的每代都有。大汉地域广阔,异族之人虽知有汉,但不知皇帝为何人,亦全无敬畏。”
王行易听明白了,小官家的意思不仅要让唐国民众见识中国的文化、礼仪和富庶,也要让他们见识中国的强悍。鼓动唐国汉民的自豪之心和爱国之情,也威胁异族的不臣和蔑视之心。
其实,这一天大家在唐都中晃荡,多少也了解一点国情。的确与东南亚南亚和澳洲的情况完全不同。本来两河流域文化、印度雅利安文化、波斯雅利安文化,都比汉文化更早,即使婆罗门教、拜火教和上帝教的历史也远远早于五帝庙的历史,人家有不买账的理由。
文教很难,倒是武功起的作用更大一点。当然,武功也是说明问题的,我打仗牛逼,则说明我的文化比你的牛逼,我的信仰也比你牛逼。小官家这是想让他们帮着他们装逼来着。虽然,王行易对这个虚拟世界没有太大兴趣,但总是对华夏有着感情,而且这个世界留下了貌似琪琪的痕迹,帮一下也是有很大的理由。
王行易让小官家和十六郎稍候,和其余五人跑到隔壁,将自己的观点说了一下。他们五人因为不知道新元世界也是个虚拟世界,所以在这个世界的代入感其实比王行易更强,都没什么反对意见。于是王行易回到厅里,几人跟小官家商量许久,小官家和十六郎都喜滋滋地告辞回宫里去了。
大游行的那一天,数百御林军骑着大马开道,旌旗翻滚,唐旗领先,汉字龙旗中央高高立起,宋旗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