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场、扬场、粮食装袋这些也是极累人的活计,一点也不比割麦子轻省。至于碾场后留下的麦秆都是现成的柴禾,早就脚不停歇地捆整齐运回家了。
这段日子天气好,就连最后的高粱秆跟大豆秧子都晒得干干的,这些庄稼收割完毕,秸秆部分全部用板车拉回家放在院子里的窝棚下,可以烧一个冬天。
这些日子干的全是力气活,家里的伙食自然还是吃饱吃好为原则。
“黑面还有剩余,再买些白面、猪肉、油盐酱醋啥的都添上一些,对了,再买几斤豆腐,这些天你大伯娘二伯娘忙着碾场,没工夫磨豆腐了。”
陶氏理所当然地给果儿安排要买的东西。
果儿好脾气地一一点头,说都记下了,便跟着皂儿和荚儿出门去十八里铺集上买东西。
十八里铺离上姚村不远,来回也就一袋烟的功夫。
到了集上果儿才见识到,原来所谓的集市不过是这个村子的一条主街道,因为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所以这条街道上就显得有些冷清,没有多少人,不过沿街的几家店铺都开着门。
果儿几个一路走过去看,有几家杂货铺,一家肉铺,一家铁匠铺、竟然还有卖小吃的店铺,俨然就是一个小镇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下人日常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小镇上基本都可以得到满足。
陶氏在家里等着,姐妹几个不敢多耽搁时间,很快买好了需要的东西,一一装进皂儿跟荚儿背着的竹筐里。
在肉铺卖肉的时候,果儿见猪肉挺新鲜,便多买了几斤,还特意买了几斤排骨。
卖肉的屠夫姓王,是十八里铺本村人,他见买肉的是几个小姑娘,便热心地帮她们把肉包好放进竹筐里。
果儿四下看了看这间不大的肉铺,正前面的案板上堆放着整齐的大块猪肉,两旁的案板上则是一堆未处理干净的猪蹄、猪头、猪肝等杂物。
果儿想起自己前世喜欢啃的卤猪蹄了,便指着这些东西问了一声:“大叔,这些猪蹄、猪耳朵怎么卖?”
王屠夫是个爽快的汉子,顺着果儿的手看了一眼乐呵呵道:“你问这些啊?这些个东西不值钱,处理起来还费力气,要的话猪蹄猪尾两文钱一斤,猪耳朵三文钱。”
果儿听了觉得比起猪肉的价钱来便宜多了,买些回去自己做卤猪蹄的话挺划算的。
一瞥眼又看见案板下一堆血糊糊的东西,是猪大肠。这个东西果儿以前就不爱吃,所以她没打算买,但是这不妨碍她打听一下猪大肠在这里的行情。
“大叔,这些肠子怎么卖?”
王屠夫回头看了一眼地上的东西,转过头来好心地提醒道:
“小姑娘,这些东西不能吃,从来不卖的,你是想拿回去喂猫喂狗的吧?要的话送你们了。”
常年卖肉,王屠夫见的人多了,一些家里太穷买不起好肉的人家,有时会买些猪蹄、猪尾巴之类的回去打牙祭,好歹上面还带了一点肉。
而猪大肠一般都是最后扔掉的脏东西,偶尔有人捡回去喂猫喂狗。
果儿一听明白了,感情现在没有人吃这东西,反正她也从来不喜欢吃,那就入乡随俗好了。
果儿摇摇头:“不要,我就是随便问问大叔,这些猪蹄猪尾巴还有耳朵,我全要了!”
王屠夫常年在铺子里卖肉,为人热心爽直,附近几个村子一般都是在他这里买肉,从来不玩那些短斤少两坑蒙人的勾当。
他看是几个小姑娘,怕她们不懂事或是家里人没有交代清楚,因此好心地又问了一句:
“小姑娘,哪个村儿的?家里人知道你们买这些东西不?”
皂儿闻言不自觉地冲大叔摇摇头,她在旁边看了半天,对果儿要买这些东西也觉得奇怪,正想提醒妹妹不要乱花钱,便拉了拉果儿的袖子。
果儿不慌不忙把姚老爹拉出来说事:“出来的时候我爷奶交代过买一些回去的,我爷喜欢吃烧猪蹄。”
大叔见果儿这么一说也就放心了,爽快地给她们称重。
因为买的这些东西味道太重,不能装进竹筐里背着,王屠夫还好心地拿出一个破竹篮子,把称好的猪蹄、猪耳朵放进去。
“五斤猪肉、四斤排骨,十五斤猪蹄,两斤猪耳朵一共是一百三十六文。”
大叔很快报上帐。
结清了肉钱,东西也都买齐了,姐妹三个准备回家。
皂儿干惯了粗活,又心疼果儿年龄小背不动竹筐,便跟荚儿两人背着竹筐,一人一边抬起装猪蹄的篮子。果儿手上什么东西都没有很过意不去,硬是从皂儿的筐子里取出一袋白面背在自己身上,姐妹几个才往回走。
“果儿,这些猪蹄真是咱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