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文举跟着嬉笑,“不消玩笑,吃汤团喽。”他揭开漆盆的盖子,一下愣住,但见盆里团团挤着圆圆,汤水全无,“这,这是汤团?分明是团糕。”
“还好意思责问,讲好的戌末亥初准时到,我和采采打馅柔面紧着包,算了时间煮好等你。”阿嗱气不打一处来,“噷,可您老人家反倒是辛勤耕耘地不是?”
冬日文举好气又好笑,“哪来这些阴阳话,我吃还不行。”说着他拿起汤匙在漆盆中?了一大勺粘稠的汤团盛进汤碗,咧着嘴笑盈盈的将汤团送入口中,“嗯!”他用手中汤匙当作大拇指朝向阿嗱举了举,同时夸张的瞪大眼睛,“这汤团真甜,”他认真的咀嚼,“嗯,甜而不齁,香而不腻。”
阿嗱见他讨好自己,翻了个白眼给予回应。站一旁的采采殷勤的将一大勺汤团盛进冬日文举汤碗之中,“汤团再甜也不如先生的嘴甜,先生尽可多吃些。您吃的越多,春姐就越开心。”
“对,这汤团着实甜美。”冬日文举知道采采不是戏弄自家,而是帮二人暖气氛。他大口吃着坨挤的汤团,嘴里不住地赞美夸奖。
不一会,两小碗汤团下肚,冬日文举把碗送向采采,“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采采,再盛一碗。”
采采刻意提醒,“这汤团吃多了烧心。”
春水阿嗱急忙站起,一手夺过汤碗质问冬日文举,“还没吃饱?”
“嘻嘻,这汤团怪好吃的。”冬日文举溜须道。
阿嗱厌烦的瞪了他一眼,“吃几个?我去煮新的。”
冬日文举心里不由得一紧张,试探的说到,“十个?”他又跟着说,“反正,你煮多少,我便吃多少。”
“嗯,那煮十八个!”阿嗱自作主张。“成。”冬日文举笑着点头。
“三六一十八。”阿嗱瞥了他一眼,“咱仨分着吃。”
采采一旁插嘴,“我跟姐姐等先生到现在,都还没吃呢。”
冬日文举心中一暖,赶忙把阿嗱摁回椅子,“哎呀,你瞧瞧。你俩歇着,我下厨间煮汤团。”说着他小跑进厨间,七里哐啷一阵忙咯,不一会端了一大汤碗出来。
“哎呦,煮了十八,破了一对半。”他将全乎的汤团分别盛给阿嗱与采采,“今天冬至,咱一家团团圆圆。”
阿嗱嗔怪,“废物家家,汤团都煮不好。”她将自己碗里的汤团?出一只送回大汤碗,“你就着这大碗吃吧。”
采采会意,也将自己碗里的一只汤团舀到大汤碗中,“团团圆圆哪有缺三凑六的。”
‘对,对。三,三五月华新,遨游逐上春。1”
阿嗱先是仰头思索,随后嗤笑,“哼!穷拽文,赶紧吃烫嘴的。”
“嗳!”冬日文举心里喜悦,不顾烫嘴,噼哩噗噜将整碗汤团吃完。然后他小跑进琴房,拿了一支忽雷2琴跑回餐厅。
他嬉嬉笑笑,“今天过节,弹一首曲子呗?”
阿嗱也不推辞,一手接过忽雷边弹琴边唱。
〖桃花词隐云亭叟,燕市摩挲剧有情。此物曾关甘露变,新题合付玉谿生。老苔记笔致精研,天石传奇播管弦。一曲檀槽无限愁,嵌银尤署建中年。龙头风臆式殊精,逤逻尘沙百感生,相见风流画牛暇,晋公手制字分明。几将奇器落吾手,曾识华阳相国孙。忆向海王村里见,重看翠墨也销魂3。〗
…
备注:
1出自唐·陈子昂《上元夜效小庾体》。
2我国古代弹弦乐器。忽雷在古代又称“胡琴”、“二弦”,马上弹奏,《文献通考》把它列入琵琶类,叫作“忽雷琵琶”。最初流传在西南地区,称为“龙首琵琶”,在唐代极为盛行,后世鲜有记载。
3出自《刘世珩撰双忽雷本事》,稍有变化。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