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青云直上:从毕业后一无所有到权力巅峰 娱乐:从仙剑三开始成为巨星 隆万盛世 在古代做个小县官 抄家流放后,夫君位极人臣 急!病娇师妹她【馋】我身子!! 五零炮灰女配支棱起来了 快穿:你这么美,恶毒些是应该的 剑道宗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章 神秘“三线” (第2/2页)

为军品收尾之年,生产600挺。历年总产量是5800多挺。1971年企业扩建,在原设计规模基础上,增加14.5毫米高枪1100挺的年产能力。14.5毫米高枪1971年开始试制,直到1977年才形成量产,当年生产50挺,1979年生产200余挺,为历年最高产量。历年总产量是400多挺。

    “以上两个型号高射机枪的产量,似对于一个千人大厂来说,似乎太少了呀”,小鹰姐姐曾和她的父亲技术工程师王伯伯探讨这个问题。

    “不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半个世纪之前,当年的情形是机械化程度低、工效低,很多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即使是这个产量也需要经常搞大会战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王伯伯认真的回答。

    神秘的三线厂啊,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

    安家父亲1983年转业,回到母亲的单位。他在融入这个大集体之前,特意带着安家和弟弟爬了家属院后面的大山,锻炼身体和意志力。父亲从警备部队转业到地方,他的部队建制高,工资比其他人高。但是,父亲从没有表现出优越,特别低调谦和。相反,母亲在厂子里出了名的泼辣,无人敢惹。因为她是建厂元老,干活又快又好,又是群众,敢说话。年轻人亲切的称呼她,王师傅。

    父母在三线厂,踏踏实实、安安稳稳的过了十几年的日子,期间,三线军工也从生产军品转到生产民品自行车。山东金象自行车,就是大山里三线厂共同的作品。期间,父母把安家送到一百多里的重点中学读书,希望闺女将来能有点出息。

    那时候,三线厂每当寒暑假开学,会专门派车到县城接送学生。那些一起在重点学校读书的同学们,羡慕三线厂的同学回家有专车坐。这也成为一些大学生,愿意分配到“三线厂”去的一个“梦想插曲”。

    在那个年代,有人把“三线厂”比喻沂蒙山的“小青岛”,直属省军工局管理。在县城很少有楼房的时候,“三线厂”已经铺上了柏油马路,盖起几十栋的家属楼;还有自己的军工医院,学校和技校。“三线”也成为崮乡农村娃娃向往的上班地方。

    现在想来,无论哪一代人,都无法左右历史车轮的转动,前辈们肩负光荣的使命,也承载了转型的阵痛。九十年代,刚参加工作的安家,不想到乡镇当老师,通过省直分配,到了离家近的“三线”子弟中学工作。重回生她养她的地方,自然有温暖和踏实。不巧的是,她分配的时候,正好是“三线厂”最低谷的时期,身边朋友提起“三线厂”,一脸的不屑。同事的妈妈在丝绸公司效益好,能有条件穿新款鞋子,她们言语中看不上“三线厂”,觉的效益不好,劝安家不用给母亲买,太贵了。也许,同事是怜悯之心,但是安家心里想,一定要让父母不再受形势下的煎熬。

    那年那月,面对歧视,三线厂的父母们用事实表现了工人阶级的立场,什么叫坚韧,什么是工人阶级,什么是军工精神,他们不埋怨不抱怨。从头再来。有一群人,跟着安家要强和不服输的妈妈,一起去给外贸制作绣品,不等不靠,生生凭着自己的双手挣饭吃。最困难的时候,安家看到一位过去的叔叔去拉三轮车,当他看到安家时,眼里流出了泪水。

    听母亲说,安家的二舅小时候主要负责在家里放猪,二舅自己决定去参军的。二舅的部队在徐州,姥姥和姥爷还去徐州部队探过亲,那是姥姥去离家最远的地方了。二舅从部队退伍后,也分配到安家母亲所在的军工厂。二舅妈(鲁西南叫妗子)还是安家母亲给做的媒。二舅当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已成家,还有一儿一女上学。舅妈还没有工作,二舅为了生计,就去采购蔬菜,然后在早市摆摊。二舅是八级钳工,是有技术的老同志啊。再后来,有厂子能干的小伙子,牵头成立小型制造厂,聘请二舅当技师,二舅家的日子,才慢慢好转起来。

    记得有一次,父亲请安家和母亲还有弟弟在蓝天商场旁边的饭馆吃饭,点了土豆丝和宫保鸡丁,那是,三线厂从大山里搬到沂蒙市,一家人第一次去饭馆吃饭。父亲很知足,那顿饭吃的很香。安家心里酸酸的,她知道,那是父亲从不多的工资里咬牙挤出的钱。

    那是怎样的一段日子,不过最终靠着三线厂的韧劲挺了过来。从前那种军工厂桃花源的生活被钢筋水泥的现实所替代。三线人留恋老厂的时光,因为如果没有时代冲击,那里不愧是世外桃源。安家觉得,那里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是一个和谐生态大家园。那样的地方,前辈们付出了,他们也会有回报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付出。

    多年以后,远在北京的安家,听母亲的退休工资已经劳动局发放,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因为母亲那个单位,从大山搬出来后,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状态,年富力强的分离到合资企业去了,留下的都是老职工,机器老化,生产能力跟不上,企业效益很不好。母亲虽然内退了,工资还在厂里发。在职职工都发不上工资,更别说已经内退了的母亲了。母亲从没有在安家年前抱怨过,母亲从来没有把苦难看的太重。因为她从农村出来的,她坚信,只要有一双手,能出力干活就能吃上饭。那时候的母亲正是五十岁左右。她坚定了跟着为之奉献一辈子的厂长在一起。

    如今,曾经的三线厂经过涅盘,重新搭建起家园编辑部网络平台,那是一个精神上的家,给经历过创伤和措手不及的三线人生活情感的展示。

    安家觉得,人是需要感恩的,三线人曾经辉煌过,也曾经历低谷。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在。三线人的后代也继承了父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传统,有人觉得那是傻。安家觉得,工作多干些,不为别人,为了自己和家人心里踏实。军工二代经历过父辈冲击波折和彷徨,反而抗击打能力比父辈强了。

    贾樟柯导演曾经拍摄过的《二十四城》,也是对那个年代企业文化社会转型的折射和思考。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娱乐:从仙剑三开始成为巨星 急!病娇师妹她【馋】我身子!! 重生:手机带我回九七 四合院:我在火红年代挣外汇 两界,我为国家赚资源 君子御风,与尔同行 开局只有8年寿命,我选择梭哈 成亲当天陪外室,我放火烧将军府 重生当天断绝关系,我变身万亿富翁 这次反派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