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大明:家父蓝玉,造反洪武 娇娇乖!薄爷他偏执难控 满级大佬靠玄学爆红娱乐圈 锦鲤福宝:逃荒路上被团宠了 高考都拿下了,拿不下这娱乐圈? 御兽:能看到进化路线的我无敌了 带着系统穿九零,开局先挖自己坟 欢迎进入修真学院 邪神的世界游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脉关键 (第2/2页)

ebook的这个研究通过随机试验的办法来跟踪特定的一组网页地址,结果发现别人分享这个地址给我们,我们看到以后再转发的可能性(p_feed),比如我们自己看到这个地址直接分享的可能性(p_no feed),大 5 倍以上。这两种可能性的比值(p_feed\/p_no feed),也就是网友分享的放大效应。

    我们的转发行为是相当亲疏有别的,人们更乐意转发“强联系”分享的信息。统计发现如果强联系发给我们一条信息,我们转发它的概率大约是弱联系发过来信息的 2 倍左右。这是理所当然,强联系之间本来就有类似的兴趣。有人据此甚至担心,社交媒体加剧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局面,我们会不会因为总跟志趣相投的人呆在一起而把社交圈变成一个个孤岛呢?

    不用担心。这个研究最巧妙的一点是:它不但比较了我们愿意转发强联系还是弱联系,还比较了两种不同联系的放大效应。强联系的放大效应是 6,而弱联系的放大效应是9。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网址,你看到一个弱联系分享给你你再转发的几率,是你自己发现这个网址再分享的几率的 9 倍。再说白了,就是强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你自己本来也有可能发现;而弱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他要没告诉你你恐怕就发现不了。这个性质和当年Graer说的何其相似!

    然后再考虑到人们接收到来自两种联系的信息总量,把它们用相应的分享几率加权平均之后,发现来自弱联系信息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强联系。也就是说,虽然人们重视强联系,人们的大部分知识还是来自弱联系。

    现在“弱联系”理论已经被推广到了任何新消息或者新想法,不管你是仅仅想学点东西,找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应该避免成熟圈子中的“强联系”,而应该走出去追求“弱联系”,比如我下面要说的这个有意思的现象。

    别跟熟人合伙

    已经有统计表明,从弱联系那里获得想法,乃至于与弱联系合伙创业,有利于提高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社会学家 martin Ruef 问卷调查了 766 个在美国西部某个大学(其实是斯坦福大学)获得 mbA 学位且至少尝试过自己创业的“企业家”,试图从中发现弱联系和创新的关系。 Ruef 统计了这些mbA们所创办公司的人员构成和信息来源,并且使用各种办法评估这些公司的创新能力,比如考察是否推出了新产品或者新的销售手段,是否打入国际市场,有多少专利等等。

    是从哪来的想法直接刺激你创业的? Ruef 发现,这个创业想法来自与家人和朋友这些强联系讨论的,只占 38%。而来自与客户和供货商这类商业伙伴这些弱联系讨论的,则高达 52%。另有人则是受媒体或专家启发。可见好想法来自弱联系这个定律从创业之初就管用。

    看来经常出去参加饭局的确比在家呆着强。但是那些连饭局都不参加的创业者有可能更强。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公司开起来以后的信息来源。调查表明,如果你在创业过程中的信息网络主要由弱联系构成,你的创新能力是那些指望强联系的公司的1.36倍。而如果你干脆不靠熟人,直接从媒体和不认识的专家那里获得信息,你的创新能力则是强联系公司的1.5倍。而从社交网络来看,跟前面英国数据的结果一致,你的社交网络越多样化,你的创新能力就越强。那些拥有极度多样化社交网络的企业家,他们既有强联系也有弱联系,还接受从未打过交道的人的意见,其创新能力是那些只有单一社交网络的人的 3 倍。

    虽是如此,大部分创业团队仍然由家人和朋友构成。强联系团队和弱联系团队的数目对比差不多是 5:3。而Ruef使用一个创新评估模型发现,弱联系团队的创新能力差不多是强联系团队的 1.18 倍。更进一步,如果这个团队成员在此之前从来不认识,那么这个团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更高一点。

    但是人们很难拒绝强联系的诱惑。比如在我们心目中风险投资这个行业的人应该是比较理性的人,或者至少应该是比较冷酷无情的人,对吧?但是就算是这帮人也会犯追求强联系的错误,而这个错误使他们付出了相当显着的代价。

    这是一项非常新的研究。2012年六月,哈佛大学商学院的Gompers, mukharlyamov,和Yuhai xuan 发了一篇名为《友谊的代价》的论文。这篇论文考察了 3510 个风险投资者,以及他们在 1975—2003 年间

    个投资项目。有些人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合作,比如大家都是名校毕业;但更多的人选择与自己的“熟人”合作,比如是曾经的同学、同事,或者仅仅因为二人是一个种族。这个研究发现,按能力搭档可以增加投资的成功率,而找熟人搭档,则会极其显着地减少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这些人愿意跟什么样的人搭档呢?能力是一个参考因素:如果两个人都是从名校毕业,他们发生合作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 8.5%。但更大的参考因素是关系:如果两个人是同一个大学的校友,他们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 20.5%。而关系亲还不如种族亲!如果这两个人是同一个种族的,他们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 22.8%。

    那么不同类型的搭档关系,对投资成败有什么影响呢?两个风险投资者中如果有一个是名校毕业的,其投资的这个公司将来能上市的可能性会提高 9%。如果他的搭档也是名校毕业,则提高 11%。所以按能力选搭档,哪怕你把能力简单地用学历代表,都的确能增加成功概率。可是如果选一个以前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干过的同事搭档的话,会让风投成功的可能性降低18%。如果选校友,降低 22%。如果选“族人”,降低 25%。

    看来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来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来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

    所有人都喜欢强联系,哪怕是风险投资者和斯坦福mbA都是如此。我们愿意跟他们在一起混,我们愿意给他们打电话,我们愿意转发他们的微博。但是熟归熟,工作归工作。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现在社会学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证据说明,对工作来说,同乡会和校友录不是扩展人脉的好地方。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天玄令 抄家流放,医妃搬空侯府手撕渣爹 我一个反派女主们为什么都缠着我 王妃她力挽狂澜 化身系统,宿主莫慌,我来了! 厨娘魂穿拿的起锅铲,撑得起家 宠妃作妖日常 仙道?死道! 男多女少,夫郎都有病 诡异复苏:开局成为地府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