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林宇陈祜 林宇白鹿 初入游戏:开局怒赚五倍奖励林宇陈祜 缺德糊咖,被大佬女主宠上天 全球性闹鬼事件 我一个山贼,抢点美女玩家怎么了 总裁抑郁后被镜诡养成恋爱脑了! 巫神殿信徒?不!我是巫神殿信仰 迷雾岛奇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秦国的霸业 (第2/2页)

人,这是敌国的忧患。如今由余如此贤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如何是好呢”内史王廖考虑了一下,为秦穆公想出了一个办法:

    “戎王地处偏僻,从来没有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可以赠送给他歌伎女乐,让他沉迷淫乐以此消磨他的壮志。然后替由余向戎王请求推迟回国的时间,以此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这边同时留住由余不送他回国,让他不能按时回国。戎王一定会觉得此事有蹊跷,从而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打败戎族了。更何况戎王喜欢上音乐,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政务了。”

    秦穆公听了内史王廖的计策,觉得十分有理,便决定依计而行。于是秦穆公设下筵席宴请由余,并破例将二人的座席相连以示礼遇,并与他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地饮宴。酒过三巡,秦穆公开始向由余询问戎族的地形和军事实力。由余见秦穆公如此盛情款待,也动了心思,便把戎族的情况一一详述给秦穆公,宴罢秦穆公又命令内史王廖选了十六名歌伎送给戎王,戎王欣然接受,从此沉迷女乐不理政事,都不顾及游牧迁徙之事,导致牧草枯竭,牛马死了一半。

    秦穆公见时机已经成熟,这才放由余回国,由余见戎王玩物丧志,再不复当年雄姿英发的英主模样,急得多次进谏,可是戎王任何忠言都听不进去,反使由余十分恼愤无奈。秦穆公得知戎王与由余君臣二人已生间隙,便数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来秦国,由余知道戎王已经无可救药,自己在戎地也不会再有什么作为,于是只好离开戎族,归顺了秦国。秦穆公见由余来归十分高兴,以宾客之礼极尽礼遇,并且就进攻戎族之事咨询由余。

    戎王已经壮志消磨,终日沉迷于逸乐,秦穆公去了心腹之患,便再次派遣孟明视等人率军进攻晋国,秦军渡过黄河以后就将过河用的渡船付之一炬,以示不胜晋军绝不复回之意。有了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又不再有后顾之忧,秦军果然将晋军打得大败,攻取了晋国的王官和鄗地,为殽之战的惨败报了仇,附近的晋国军队固守城池,不敢出战。

    于是穆公就从茅津渡过黄河,为当年殽之战中死难的秦军将士筑坟,大举发丧,亲自痛哭三天。秦穆公还在军前发誓:“将士们!不要喧哗,听我向你们发誓:古人做事咨询参考老年人的意见,就不会有什么过错。我反复思考自己当初不听蹇叔、百里奚之言,故而在此作这样的誓言,让后代都能记住我的过失!”有识之士听说这件事,都感动落泪说:“秦穆公待人周到,终于得到了孟明等人大胜晋军的喜庆。”

    大胜晋军之后,秦穆公又挟大军之威攻打了西方的戎族,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辟了千里疆土,终于在西戎地区成为了一代霸主。周天子还派了召公过带着钲、鼓等指挥军队作战的器物到秦国去赐给秦穆公,作为对他打败戎族的贺礼。

    秦穆公能够称霸西戎,与他广揽贤才、知人善任、宽以待人有很大关系。《左传》对秦穆公的评价是:“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一也。”也就是说秦穆公作为国君,选拔人才考虑全面,结交人才真心无二。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的两位大夫孟明视和子桑一个努力不懈,而且懂得居安思危;另一个忠诚不贰,善于识人、举荐人才,《左传》评价他们二人:“‘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正是由于秦穆公能够根据人才们各自擅长的才能任用他们担任不同的官职,才能开辟一番霸业。

    秦穆公不仅善于知人、用人,更善于用宽仁之道来结纳人心。有一次,秦穆公丢了一匹难得的骏马,便亲自带人去寻找,谁知找到岐山附近却发现三百多个老百姓已经抓了这匹马分吃掉了,只剩下一副骨架。秦穆公的随从见状便打算将吃马的人抓起来治罪,那些人看到马的主人竟然是国君,都十分害怕。

    秦穆公却阻止了自己的随从,反而还说:“君子不应当因为牲畜的原因而伤害人,我听说吃好马的肉如果不喝酒会出人命的。”随即命人赐酒给他们喝,这些吃了马的人见国君并没有怪罪自己,反而还如此关心自己的身体,赏赐美酒以防自己伤身,都十分感激秦穆公的恩德。

    后来秦穆公率军与晋惠公在韩原大战,这些吃马的人也参加了军队随秦穆公出征。战阵之中,晋惠公脱离本军出战,秦穆公见机不可失,连忙也轻骑追赶,谁知反而被晋军主力追上,陷入了重围,形势十分危急。那三百名吃马的士兵听说国君被围,想起秦穆公的恩德,纷纷拿着武器,并且大喊着“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为秦穆公拼死作战,不仅为秦穆公解了围,还俘虏了晋惠公回国,为秦国在与晋国的外交中造就了优势地位。

    这一事件说明什么平常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可能是你人身未来的一个转折。

    自商朝以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乃至于秦朝都一直流行殉葬习俗,《墨子节葬》中曾经提到:“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可见殉葬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流行程度和殉葬人数之多,这与古代人的世界观、生死观和“事死如事生”的态度有关,秦穆公虽然爱惜人才、知人善用,但是也并不例外。

    一次秦穆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君臣之间其乐融融地饮酒,很快就酒至半酣,秦穆公看到堂前人才济济,共同开创霸业,前景一片光明,于是便很开心地说:“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子车氏的三位贤臣奄息、仲行、针虎也在宴会之中,他们本来就对秦穆公十分忠心,听见秦穆公此言便轰然应诺,表示愿意与秦穆公生死与共。

    鲁文公六年(公元前621年),一代霸主秦穆公去世了,秦国此时国力正盛,秦穆公又是十分有为的国君,秦国便为秦穆公大办丧事。殉葬之人多达一百七十七人,这是自西周以来有记载的殉葬人数最多的一次。子车氏的奄息、仲行、针虎也慨然践诺,以自杀来为秦穆公殉葬。秦国人对子车氏的三位贤臣也自杀殉葬十分悲痛,便做了一首诗来哀悼他们,这就是《诗经秦风》中的《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此论道:“秦穆公虽然开疆拓土,称霸西戎,东方也与霸主晋国相抗衡,但是他没能在有生之年成为诸侯的霸主,并非偶然。以前的先王去世,还给后人留下了治世之法,但是秦穆公死后不仅抛弃了自己的子民,甚至还夺走了国家的人才。《诗经》说:‘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这就是说国家的人才已经很少了,为什么还要夺走人才去殉葬呢”

    《左传》则对三良从葬一事评论道:“上古时期的王者知道自己寿命将尽,就会拣选人才、树立风气,将自己的经验着录成册,为后人制订法度、设立表率来引导他们,给予他们法度规制,告诉他们先王的遗训典章,委任他们一定的职务,让他们注重因地制宜、顺其自然,让人民都信赖他们,然后自己才会撒手而去。而现在秦穆公既没有做到上述圣王的做法,为子孙后代留下法则,反而将贤臣良将用来为自己殉葬,有识之士从他的做法中就可以看出秦国以后不会再有实力向东征伐了。”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左传》的断言,由于秦穆公死后将优秀的人才用来殉葬,他的子孙也大都庸庸碌碌没有大的作为。秦国的蓬勃发展随着秦穆公的去世而戛然而止,终春秋之世,秦国都没能在风起云涌的诸侯国间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优秀的表演。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来自三国的我们 人在荒野,樱花乱杀 分手后,我走上人生巅峰! 那一年你我执手:霸总的甜宠日常 通房攻略 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 三界争斗之地府讨公道 那年高三,我拒绝了两位校花 天尊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