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啥!?大我九岁的教授暗恋我? 重生四九城,大院儿顽主儿 重生了谁还当舔狗啊 大道死而我不死,灵气枯竭我长青 山居修行:本是人间清风客 噬天龙帝 美漫地狱之主 飒翻天!大佬她又在疯狂打脸 官途:救了领导后我扶摇直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章 (第2/2页)

大群的牛。

    而且这两头小母牛也争气,都配种成功了。

    生产期倒是不怎么好,估摸着正好赶在过年前后。

    不过总归伺候好了,也没太大问题,那样明年就有五头牛了。

    那样不管是继续养着,还是养大了卖掉,都是好事。

    发展生产,实际上也是这时期有了土地和家畜后,广大农民都有的普遍想法。

    谁还不想自家的生活能更好些呢?

    可李想国有着后世的记忆。

    哪怕没亲身经历,却也多少知道后面的历史。

    好日子没几年,就该成立公社了,这些家畜以及田地都要转为公有资产。

    在这过程里必然涉及大量的资产,那为什么会出现一平二调三收款的行为也就完全不奇怪了。

    所以那个时期,很多人都是偷着把耕牛杀掉卖肉,避免被低价公有化。

    就像小岗村,加入高级社之前,有耕地一千一百亩,耕牛二十六头。

    仅一九五六年冬天,小岗村就死掉了十七头耕牛。

    到一九六二年,小岗村的耕地仅剩下一百亩,耕牛仅有一头半。

    躺平,人家也是认真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现在的一切社会行为,都能在历史中找到重复的痕迹。

    你觉得时髦、创新的,很可能都是大家祖上早就玩腻的东西。

    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会有人更着急。

    这样的状况对农业生产不利,所以后来出台一些相关文件。

    严禁公有化过程中,压低价格购买农民的生产物资,更严禁收缴农民存款。

    这才得以遏止杀牛之风。

    后边的三年灾害期间,东北也有旱灾。

    但是没中原地区严重,少数地区才有绝收的情况。

    所以尽管生活不可避免地苦了一些,不过却没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至于再后面的文革,东北的农村也没那么严苛。

    本身地广人稀,监管自然宽松。

    大多数农村也不过应付性地随便开个批斗会,喊喊口号。

    完事儿了,群众跟被批斗者坐一起读读语录,有说有笑吃顿大锅饭然后散伙才是常态。

    远不是城里那种没完没了的批斗,更没有往死里整人的情况。

    毕竟每个村里就那么一两家地主、富农。

    甚至有的村连富农都没,真把这地主给批斗死了,还选谁来批斗?

    那不是拖了公社的后腿?

    更何况,就后世的眼光来看。

    东北本身没有多少那种大肆兼并土地的地主。

    当然,这些人里面不乏作恶多端者,但是也有不少大地主是当年抗日的主力或者资金来源。

    之后存留下来的,也大多都是小地主。

    大半其实也是勤恳劳动,努力开荒的普通人。

    最多也就是多了几亩地,农忙会雇几个人一起干活。

    就算吃喝,也是跟着雇来的人一起吃。

    日常他们的饮食,可能还没普通的农民好。

    真的剥削、苛待雇农的,那只怕雇人都没人去干。

    实际上这时期,只要肯下功夫,村外大片野兽出没的荒地,随你开垦多少。

    自己不去开荒,盯着人家那仨瓜俩枣。

    这也充分体现了恨人有笑人无的劣根性。

    这样的地主再坏,还能坏过那些下乡的知青?

    每个时代,都要有人成为代价。

    当然,知青同样也是特殊时代的受害者。

    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大半正常的人,也不会再留恋怀念那些苦难。

    或许每个时代,都要有人成为代价。

    只不过身处局中,只有聪明或者运气好的少数人才能跳出迷局,躲过那些不属于他们的磨难。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南宁,我的桃花运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回眸一笑的温暖 出狱后,我娶了黑道大小姐 掠仙 黄金充值我越来越非人了 控制直接控到死,你管这叫辅助? 惊!上将夫人竟然不是F级 诸天:从万界盆开始走向人间巅峰 重生之幸福蜜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