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不明不清 娱乐:我实在太想进步了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重生文娱:光辉岁月 美剧:从薅小谢尔顿羊毛开始 只有怪兽可以吗 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 我真的只是人类 NBA:奇迹缔造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章 东山书院 (第2/2页)

,便把袁崇焕逮捕入狱。消息传到沈阳,皇太极喜出望外:“那个猜疑心极强的崇祯帝朱由检故然中了我的反间计。这个南蛮子袁崇焕死了才好,这样我就少了一个劲敌!”

    谷国栋联合东林党的廷臣们接连上了七次疏章,为袁崇焕援救申冤,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开始有点回心转意,谁料魏忠贤阉党的余孽御史史范、佥事高捷上疏弹劾袁崇焕,诬陷他卖国求荣,欺君罔上。崇祯帝本来疑心未释,见了这种疏章,更加怒发冲冠,立即下旨,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凌迟处死”就是将人千刀万剐,袁崇焕凌迟处死时,说是通敌罪,许多人都到北京西市的邢场去看刽子手行刑。郐子手用一个三角架将犯人吊起来,然后从下肢开始,用刀一片一片地剐他的肉,鲜血淋漓,惨无人道。还有人买他的肉,一边吃生人肉,一边喝酒,喝一口,骂一声通敌犯。想不到一个抗后金大将袁崇焕,就给昏庸的崇祯残酷无情地凌迟处死了。努尔哈赤用了一条反间计,不费一兵一卒,不放一箭一炮,就把他的劲敌除掉了。史书说:“自袁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岂料史范、高捷等人还上疏诬陷前宰相钱锡龙,说他是袁崇焕的老师,私自袒护袁崇焕,所以袁崇焕才敢于擅杀副将都督毛文龙,还诬陷说袁崇焕私通后金也是钱锡龙的主谋。崇祯帝对史、高两人的话深信不疑,竟传旨逮捕钱锡龙进京,可怜已七十高龄的老宰相还要受牢狱之苦。谷国栋、温体仁、成基等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便联合六部九卿九十多名朝臣,接连上疏十八次,崇祯帝才把钱锡龙从牢里放出来,改为戍边定海,一场冤狱总算了结。

    亲眼目睹袁崇焕和钱锡龙这场冤狱之后,谷国栋下定了辞职的决心,他对家人说:“这位崇祯帝自登基以来,每天都在焦灼烦恼之中,虽然批阅奏章往往通宵达旦,比明朝开国以来所有的皇帝都勤政劳累,但因为他胸无治国良策,又疑心太重,刚愎自用,宠信宦官,弄得天下越来越乱。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朝臣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帝国濒临灭亡,一点作为都没有了。我想马上辞去户部的差使,回到家乡创办一所书院,教授学生,颐养天年算了。”

    李秀英、谷宪政、小娇和天娇、天赐都非常赞成。不久,谷国栋如愿以偿,崇祯帝批准他告老还乡了。李秀英说:“京城的这座谷府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儿子也花费了很多心血,现在已改造成既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又不乏古朴典雅的一座宽敞宅院,实在舍不得卖掉。我想留给儿子、孙子,日后他们到京城办事也好有个落脚之处。”谷国栋也不想出售祖居:“我们谷家在京城还有许多生意,以后儿子要时常来到京城做买卖,这房子我看就是不能卖。而且现在内乱外患,人心惶惶,房价很低,不宜出售。”谷宪政举双手赞成:“父母亲说得对,我打算让管家谷玉留在京城看守房子,照顾这边的生意。我在江浙和京城之间做生意,来回也方便。再说时局动荡,世事难料,说不定我们还会再回到京城呢。”

    谷宪政和父母亲、妻子儿女,高高兴兴地打点行装,准备回苏州愚园去。吴妈听说老爷告老回乡,与老夫人、少爷、少夫人、天娇、天赐一起回苏州愚园,喜出望外,这样愚园又要热闹起来了。他和管家、家丁天天忙忙碌碌地打扫院落,盼望他们早日到来。

    谷宪政一家是乘坐京杭大运河的楼船回苏州的,昔日繁荣富庶的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城乡,因为灾荒、内乱和外患变得非常萧条凄凉、动荡不安。他们也无心观赏两岸景色,夜泊码头时也不上岸游玩,一家人相聚船仓内谈天说地,抚琴吟诗,消磨漫漫的旅途寂寞时光。楼船到苏州枫桥后,驶入护城河,停泊在愚园后面沿河的谷家自己的水码头上。大管家、吴妈和家丁、丫头们都到码头上迎接,谷国栋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告老回乡,两手空空,除了各人的衣箱行李外,船上只有他几十年积累的几十箱书籍字画而已。

    老太爷、太夫人吩咐吴妈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为老爷告老还乡接风洗尘。很少在家宴酒席上同桌吃饭的九十多岁的老太爷、太夫人在丫头搀扶下,也同家人一起欢宴。他们劝慰儿子谷国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最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地方。这次国栋告老回乡,谷家四世同堂,人丁团圆,你俩可以陪伴已过耄耋之年的二老同享天伦之乐了。”

    李秀英对公公婆婆说:“国栋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早已计划好告老回乡后要在苏州郊区办一所书院,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有用之后备人才。”

    老太爷、老太君高兴道:“办书院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可惜我们年事已高,要不也可以到你们的书院开讲经筵,教授学生呢。”

    大管家说:“老爷、老夫人托我打听书院选址的事,已办得差不多了。在郊区东山有一处闲置的山庄别墅,正想出售,价钱也不贵。我亲自去看了,宁静清逸,景色秀丽,是办书院最理想的地方。别墅很大,只要稍加改造修缮,就可以用于书院房舍了。”

    不久,一所初具规模的书院建成了,取名叫东山书院。书院座落在太湖之滨,依山傍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满山遍野的茶树、桔子树、杨梅树和枇杷树,把层层山峦装扮得格外娇美妖娆。

    早春二月绿油油的茶叶毛尖舒展绽放,散发出沁人肺腑的清香。学生们清早起来锻炼身体,可以看到满山遍野的茶农们在晨曦中忙着采撷春茶。这里有许多茶园,出产着名的碧萝春茶,远销海内外。

    初夏五月杨梅树上已经挂满了鲜嫩的果子,万紫千红引诱得路人馋涎欲滴。还有黄澄澄的枇杷也一簇簇地挂满树杈。宋朝诗人有一首描绘杨梅的诗: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

    味方河塑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东山杨梅甘醇味浓 、个大核小,酸甜可口,是杨梅中的佳品。由于杨梅很难保鲜储藏,只有身在杨梅林的东山书院师生们每年夏日才能大饱口福,品尝到醇美甘甜的鲜杨梅。枇杷也是江南特有的水果,圆小金黄,皮薄肉甜,胜似龙眼,鲜果也是很难保存的,只有江南黄梅季节才能尝到。

    到了中秋季节满山遍野的桔子红了,就像千百万只红艳艳的小灯龙,在青翠欲滴的山野中曜曜生辉。每逢采摘大忙时节,谷国栋会带领学子们去果园帮忙,果农煮好香喷喷的农家饭菜,还有咸醇的黄酒招待他们。真是:

    碧叶朱琉黄金丸,圆醇香红枝满垂。

    金桔诱人透心脾,邀朋呼友忙宴炊。

    最令谷国栋夫妇难忘的是书院第一期学生,罗山伯与朱英台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东山书院刚开办时,苏州、松江各县城和乡村的学子们听说曾经为天启和崇祯二朝皇帝开讲经筵的退休大学士,在东山开办书院,收授弟子,教授子集经典,都纷纷慕名而来。有两个学生引起了谷国栋和李秀英的关注,一个叫朱英台,一个叫罗山伯,他俩同住一间寝室,同窗同桌,形影不离。他俩都勤奋好学,课堂上专心听讲,经常会提出疑惑不解的问题,要老师解答。课后俩人时常结伴到老师家里请教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引起谷国栋和李秀英的特别关注和喜欢。

    特别是那个罗山伯,憨厚诚挚,聪慧过人,老师讲读的子集经书,过目不忘,理解透彻,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活上很看重伦理道德和友谊感情,既侠义忠贞,又不拘泥小节。由于家境并不富裕,靠养父母省吃俭用支付学费,生活非常节俭。因此时常会遭受一些富家子弟的奚落和欺负,但是他却毫不介意,并没有一丁点自卑心理,一如既往地自尊自爱,过着清贫的生活。由于他品学兼优,谷国栋减免了他的全部学费,还给他奖学金。

    金磊说:“谷国栋父子创办了东山书院,他努力想把中国的旧式书院改造成既教授人文学科,又讲授自然学科的新型学院,可惜封建的科举制度使他们的教育改革半途而废。”邢姬说:“科举制度原本是通过考试录用官员的一种行政考试制度,后来却蜕变为阻碍教育科技发展的绊脚石,套在知识分子颈项上的精神枷锁。”谷宗义感叹道:“在中国,任何一种创新的事物都会被统治者利用,最后蜕化为统治者的工具。”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失算了拜把兄弟是崇祯 重开后,我靠系统当人生赢家 植僵大陆:我的农场也太全面了吧 穿进年代文,躺平吃瓜很合理吧! 七零科研:小娇妻又晕倒了 变身成祸国殃民的九尾狐 深海密码 技能太多了 柯南之想躺平不让平 长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