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念慈陈长生 温暖长生陈长生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陈长生李念生 陈长生李瘸子 世家族女 变成女孩子在惊悚世界靠欺诈度日 我是如何当神豪的 星穹铁道:流明 星穹铁道:开局表演太虚剑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我大明朱柏,拥兵百万! (第1/2页)

    叮!签到成功,获得精锐步卒——魏武卒!

    坐在书房内的朱柏面色不改,反手叉掉了提示框;

    “继续说。”

    “是,尊主!”

    浑身罩在玄袍里的铁鹰士跪在地上,继续汇报着动向。

    “驻守元大都的十万元兵,已于昨日被铁浮图正面击溃,阵斩五万余。”

    “孛儿只斤得知战败,令帖木儿不花、丞相庆童监国,趁夜色掩护,携家眷从健德门一路北逃。”

    “不出半个时辰,元大都陷落,帖木儿不花、丞相庆童死于乱军之中。”

    说到这儿,铁鹰士眼中尽是叹服之色。

    “全如尊主所料,埋伏在健德门外的陌刀队将孛儿只斤尽数包围,不留活口。”

    “元军残部得知孛儿只斤身亡,无心恋战,往北败走。被埋伏于道旁的铁浮图截住,再度杀敌三万余。”

    “剩余残部再无战意,丢弃盔甲辎重,化作无数小股人马,继续向北逃窜。”

    “六扇门门下密探与杀手悉数出动,化整为零,一路追击。元军残余在逃往鲁王城的途中,被悉数击毙。十万元军,至此无一人生还!”

    说完,铁鹰士抬起头来,眼中写满了崇敬与敬佩。

    尊主排兵布阵,环环相扣,杀招尽出,这世上根本没可与之匹敌之人!

    能跟在这般谋定天下的尊主身边,自己何其有幸!

    朱柏专心听着战报,并未在意铁鹰士的小心思。

    “你说遍了友军部队的功劳,为何却唯独闭口不谈自己隶属的情报组织?瞧不起这功劳?”

    铁鹰士闻言,赶忙跪地不起,神色一阵慌张。

    “请尊主恕罪!只是……此役黑冰台出力甚少,不敢居功啊。”

    朱柏神色不变,嘴角微微噙着笑意。

    “出力甚少?战场瞬息万变,倘若没有你们黑冰台递送情报,又如何能够做到信息通达、如臂使指呢?”

    “本王向来奉行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既是有功,战后自当论功行赏。”

    闻言,铁鹰士心中不由一阵激荡,眼眶微红,哽咽道:“谢尊主!”

    “既然元大都已被彻底攻克,就继续向北吧!不攻克元上都,不算尽全功。去发密信吧。”

    “是,尊主!”

    铁鹰士领了命令,躬身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去了旁边的房间。

    不多时,一只只信鸽的脚上绑着以特殊文字加密的信笺,振翅飞上了应天府的高空,一路往北而去。

    每当信鸽力竭时,就会有新的信鸽凌空,将爪上的密信接力传递。

    应天府到元大都,直线距离不过千余公里,黑冰台精心培育的信鸽,飞行速度极快,体力极为充沛,加之又是短途接力,所以只需一个时辰便可振翅六百里!

    不出两个时辰,远在元大都的黑冰台,便可收到尊主的飞鸽秘信。

    “尊主,密信已经发出。”

    铁鹰士如影子般回到书房,微微躬身侍在朱柏身侧。

    朱柏看着地图,沉思了片刻。

    “元大都陷落,北方威胁已除。那么接下来,就该大举反攻了。”

    他抬头看向铁鹰士:“安插在东察合台汗国里的桩子,现在情况如何?”

    “回禀尊上,黑冰台撒了三十九名种子,除一人患了热毒病死,目前能联系上的,共有三十八名。”

    “全都激活吧。等元上都陷落,就该着手准备进攻了。”

    “是,尊上!”

    又与铁鹰士聊了几句时局,朱柏略感疲惫,这才放了铁鹰士离去。

    他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

    自穿越以来,系统每年都会进行一次签到,获得的签到奖励五花八门,六扇门、黑冰台、铁浮图、魏武卒……

    情报组织、重甲、轻骑、步卒、辎重粮草……一应俱全。

    朱柏的目光再度投向了地图,一处名为“荆州”的地方,系统签到所有的奖励根基,都在荆州。

    那是他的封地,目前已经受封,只是年龄尚小,他还不能前往封地,只能在应天府里便宜行事。

    这地方毕竟不比荆州,想要施展拳脚,多少有些不便。

    光是如何掩人耳目,就曾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好在他麾下的黑冰台组织,眼线遍布天下,传递消息倒是没什么问题。

    但想要整顿军马,调配资源,却最好是自己坐镇荆州。

    扳着指头算了又算,朱柏发现自己还得再等一两年,才能去封地大展拳脚。

    正惆怅着,门外却传来了爽朗笑声。

    不多时,书房大门被推开。

    “十二弟!快看四哥拿什么好东西来了!”

    一身材高大、浑身散发英武气息的男子,径直走进了书房。

    “四哥。”

    朱柏站起身,嘴角噙笑。

    来者正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

    此时,他手中抓着两只刚打猎来的野兔,脸上满是笑容。

    “你打小身子骨就弱,正好拿这野兔子补补身子!等着,看四哥给你露一手!”

    说着他便转身去了厨房,自顾忙碌起来。

    不多时,两只烤好的野兔便摆上了桌,而朱柏也从书架上摸出了酒壶、酒杯。

    两兄弟就着书桌吃喝起来。

    朱棣自小就对朱柏照顾有加,这些年来一如既往。

    而今,两兄弟虽都长大了,见面的时间少了,可感情却是愈发醇厚了。

    “十二弟你可知,父皇已经准备攻打元大都了。”

    朱棣忽然放下酒杯,一脸神秘地说道。

    “有这事?”朱柏神色如常。

    “当然有啊!徐达、常遇春两位将军,都已经率兵把元大都给围了!要是我所料不错,这应该就是最后一战了!”

    朱棣的眼中写满了憧憬、向往之色。

    “我大明儿郎,就该上战场拼杀,驱除鞑子!”

    “四哥莫非也想去?”

    “还是十二弟聪明,一猜就准!”朱棣突然凑上前,压低了声音,“我就是来见见你,今晚就走!”

    “父皇不会同意的。”

    “嘿!管他呢,我先偷偷进了军营,都上战场了,父皇他总不能再把我拉回去吧?”

    “哪怕回来要吃板子,我也要去砍几颗鞑子的脑子!否则,我寝食难安呐!”

    “围攻元大都,那可是最后一仗啊!我决不能再缺席了!”

    元大都被他攻克了。

    但朱柏嘴角噙着笑,只是静静听着朱棣挥斥方遒、畅想未来……

    ······

    是夜。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正挑灯批阅奏章。

    吴伴伴送来羹汤。

    “陛下,是皇后亲手熬煮的羹汤。”

    朱元璋头也不抬,握着狼毫在奏折上进行着朱批,对吴伴伴的话置若罔闻。

    吴伴伴只得一直端着羹汤侍立身旁。

    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将最后一封奏折朱批完毕后,这才缓缓开口问道。

    “最近诸位皇子们学业如何?”

    “启禀陛下,皇子们个个都勤勉刻苦,努力精进……只是今日四皇子、十二皇子许是身体抱恙,所以才没去课堂吧。”

    “他俩没去念书?”

    吴伴伴苦笑道:“四皇子、十二皇子想是心中抑郁,所以才借酒消愁吧。”

    朱元璋抬头,冷冷扫了吴伴伴一眼。

    吴伴伴如遭雷击,浑身颤栗,如临深渊!

    他自知失言了,自己当奴才的,不应该妄加揣测皇子心意。

    闻言,吓得脸色苍白,赶忙跪地不起。

    朱元璋继续批复奏折,好似不曾有事发生一般。

    不知过去几时,他终于将最后一份奏折批注完毕。

    起身,朱元璋背负双手,凝视着地图,心中若有所思。

    “最新一批粮秣离开应天府已有六日余,想来应该已经送抵前线了吧。”

    他兀自在心中念道。

    “徐达、常遇春,这一回你们可要把握住机会,给咱把那群鞑子杀光,最好是一个活口都别留下。”

    朱元璋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元庭的位置。

    那是他心中的一棵刺!

    元庭一日不克,朱元璋他一日不得安宁。

    “等收拾完了你们这些鞑子,就该轮到……轮到南边的臭虫了。”

    “哼,你们也没几天时间蹦跶了。”

    他已经在心里拟好了章程,等北方的战事结束,就该去平定南边的那群臭鱼烂虾了。

    从此,大明的疆域稳如铁桶,再无外忧内患困扰,百姓可以休养生息。

    正这时候,忽然有宦官快步走来。

    “启禀陛下,前线军情急报!”

    这么晚了,还有急报传来。

    莫非……

    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他倏然起身,暗道:那孛儿只斤若是胆敢负隅顽抗,咱必灭他九族!

    “军情写了什么?念!”

    宦官吓了一跳,赶忙说道:“是!军情说……前线急报,元庭覆灭,城池既破,十万元军已被尽数屠灭!”

    “你说什么?十万鞑子怎么了?”

    朱元璋瞪大了双眼,一脸的难以置信。

    “回陛下,尽数屠灭!”

    尽数屠灭!

    朱元璋的脸上浮现出了三分喜色。

    “好一个尽数屠灭!不曾想,徐达、常遇春二人竟能如此勇悍!”

    他是没想到,这二人竟然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漂亮!

    竟是杀光了所有的鞑子,一个都没放过!

    然而下一秒,朱元璋脸上的笑意消失,他冷冷盯着宦官,表情严肃。

    “不对。”

    “徐达、常遇春二人的作战风格,不该是这样。”

    他缓缓抬头,看向送信的宦官。

    “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

    宦官吓得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明鉴!此事的确不是徐将军、常将军所为,而是另有所人!”

    宦官感觉自己脖子微凉,吓得他不知不觉住了嘴,抖抖索索跪在地上,不敢再继续多说一个字。

    “信使何在?令他上殿说话。”

    “遵令!”

    一队禁军立即动身,朝外殿奔去。

    不多时,信使便被押送到了殿前。

    信使脚步虚浮,一个不稳,踉跄滚身跪地。

    “参、参见陛下!”

    朱元璋见他满身风尘,眼眶深陷,嘴唇开裂,便知的确是日夜兼程,换马不换人地从前线连续疾驰而来。

    “北庭破了,十万鞑子也全被屠了,此事当真?”

    信使双手抱拳,声音嘶哑:“回陛下的话,此事千真万确,末将及数万袍泽亲眼所见,徐将军、常将军也都在场!”

    朱元璋缓缓点头:“看来,这事情的确是另有其人。详细说说吧。”

    “陛下明鉴!当日我们抵达元庭附近,正待扎营。徐将军派遣铁鹰士前去查探,才发现有人早我们一步,攻克了元庭。”

    “元庭陷落,自健德门出,一路往北,遍地都是鞑子的尸骸,一路向着鲁王城的方向,延续了二三十里,才没了踪迹。”

    没了踪迹,也就是说,出逃的鞑子全给杀了,一个不剩。

    这做法,倒是符合朱元璋的心意。

    他面无表情,沉声问道:“可知是哪支军队所为?”

    信使面露难色。

    “回禀陛下!徐将军、常将军派遣几百铁鹰士,以元庭为中心店,向四周散开五十里地查询,除却半截拭血的绷带之外,再无所获。”

    “莫说这支军队的伤亡人员了,便是连旗号、辎重……任何其余的线索,都未曾发现丝毫!”

    闻言,朱元璋不由心中巨震!

    他表面不动神色,其实心里早已经巨浪滔天!

    这世间,竟然还有如此强悍的军队?

    打完了仗,不光连自己的辎重、旗帜、甲胄全部带走,甚至连袍泽尸体也不就地掩埋。

    这……这究竟是何等勇悍,军纪又是何等的严明啊!

    十万鞑子,那可不是个小数目。

    莫说是十万鞑子了,就算是十万头猪,也不可能不声不响全给杀光了啊!

    还一点蛛丝马厩都不留下!

    显然,这已经超乎了朱元璋的想象。

    他挥了挥手,示意信使、宦官退下。

    油灯照耀之下,显得朱元璋的面容阴晴难定。

    近来,未曾听闻北方有任何军队调动的情况。

    如此强大,且不为人所知的势力,还躲在暗处。

    只怕是颇为棘手了。

    朱元璋不相信,这股势力是友非敌。

    试想一下,如此强大而恐怖的实力,还偏偏躲在暗处!

    岂不是防无可防?

    他不愿相信这股势力是友军。

    而无声无息屠光这十万鞑子,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警告!

    说难听点,但凡这股势力有与他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心思,便几乎可说是已经威胁到了大明朝廷的存续!

    朱元璋忘记了自己是如何回到寝宫的。

    这方势力的影子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令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

    翌日。

    朱元璋例行召开早朝。

    文武百官表情肃穆,分列左右。

    昨天,应天府所有人都看到了北地飞驰而来的信使。

    大臣们都以为今天一早,陛下要当众公布有关北伐相关的事情。

    然而与预想中的不太一样,陛下脸上并无任何喜色。

    众人不由暗中猜测,莫非是北伐失败了?

    一念及此,心中不免多了几分忐忑。

    朱元璋端坐龙台之上,冷眼扫了众人一眼,语气淡漠。

    “元庭被攻克了,十万鞑子悉数授首。可这事却并非是徐达、常遇春所为,而是另有其人。”

    “有一股神秘势力,先咱们一步把北庭打了下来,还杀光了城内所有的鞑子,然后就离奇消失了。”

    “徐达、常遇春派朝四周洒了几百个铁鹰士,什么有效的线索都没留下。”

    一席话,令朝野震动,文武百官表情愕然!

    他们努力消化着陛下所说的内容,一个个仿佛活见鬼了一样!

    那可是十万鞑子大军啊,还倚靠着元庭的高墙利箭。

    究竟是如何做到,悄无声息地破城呢?

    而且!

    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消灭十万鞑子,那么这支部队究竟人数几何?

    支持这支部队进行如此高强度作战的后勤人员,又该是何等的庞大!

    其粮秣、辎重的运输能力,只怕也远在大明之上。

    当然,这些还都仅仅只是诸位大臣的揣测,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支部队所代表的究竟是何方势力?

    它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

    这是在帮助大明抵抗鞑子,还是说仅仅为了用这十万鞑子性命,来向大明示威?

    朝臣们下意识低声讨论了起来,可谁都没个头绪,一时半会儿之间,也拿不出个章程来。

    只觉得此事,颇为难以置信。

    李善长率先出列,朝朱元璋拱了拱手。

    “陛下!臣等认为,单凭此事,尚无法断言对方究竟是敌是友。不若我们主动寻觅,待找到他们后,先礼后兵,为时未晚也。”

    话音刚落,以李善长马首是瞻的淮西党一派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支持李善长的这番观点。

    然而,正当他们自鸣得意之时,以浙东党为首的刘伯温却站了出来,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

    “这办法未免太过武断了些。”

    李善长心中微怒,他悄悄看了眼朱元璋,发现陛下神色无异,脸上依旧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怒。

    于是便放下了心,与刘伯温争辩了起来。

    “素闻刘大人智谋无双,想必刘大人你已经有成策在胸了吧?”

    刘伯温摇了摇头。

    “智谋无双可当不得。”

    “下官只是觉得,对方之所以能神出鬼没,难寻踪迹,无外乎是遮掩、收拾了留下的痕迹。”

    “既然如此,想来便是这方隐密势力,他们也不愿意将事情闹大,更是不愿意与我们接触,或者发生任何冲突,所以才选择了退避三舍。”

    李善长似是早有准备,知道刘伯温会这么说似的,他笑了笑,立即驳斥道。

    “刘大人敢于猜测、富于假设,下官佩服。”

    “只不过,倘若此事当真如刘大人所言……那么,他们便是我大明治下的子民了。”李善长目光微冷,“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既然这支神秘势力出现在了我大明境内,便应当奉我大明律行事才对。若有胆敢半点违抗,那便是抗旨不遵!”

    刘伯温却摇了摇头:“李大人言重了。”

    “这方势力,究竟是否从属我大明境内,此时仍不得知。”

    “再者,他有实力杀灭十万鞑子,足以见得实力强悍,若是处置不善,矛盾激化……难不成李大人你想要再起刀兵么?”

    “我大明兵强马壮,儿郎们个个浑身是胆,又有何惧哉?再者,私自蓄养兵马,便已经是犯了重罪啊。”

    刘伯温苦笑连连。

    “宰相误会了,倒不是怕不怕的问题,下官只是好奇……倘若他们当真是大明子民的话,究竟是我大明的何方土地,能够如此富饶,蓄养出如此精锐的军队。”

    “即便是最为富庶的南方之地,想要培养这般精锐的一支军队,也绝非易事,须得多年经营。”

    “而从南方调兵遣将,前往北地……这一路上行程少说千里,又如何能静默行军,途中不惊扰百姓呢?”

    李善长沉默了。

    这的确是他先前未曾考虑过的问题。

    但好在他转念极快,道:“倒也并非南方才有富庶之地,北地养马,若是这支部队全员骑兵,能够带够干粮,是完全有能力进行千里奔袭的。”

    刘伯温倒是同意这个看法。

    “这倒也是。不过长途奔袭,对于体力消耗极大。越远距离的奔袭,越是需要休整,否则战斗力下降太多,显然是斗不过十万元军的。”

    可问题在于,连年征战,北地虽素来擅养战马,却也损耗极大,目前几大马场之中,军马存量极少,根本没能力蓄养一支骑兵出来。

    事情至此,再度陷入了僵局之中。

    睿智如李善长、刘伯温这般,一时间也想不出有何破局之法。

    现场气氛,一度变得沉默起来。

    倒是刘伯温,率先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他忽地笑了。

    先是朝朱元璋拜了拜,而后便径直转身,走到了十二皇子朱柏的面前,朝着他恭敬拜了拜。

    “臣等愚昧,不知湘王有何高见?”

    这一举措,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由面露怀疑、震撼之色!

    刘伯温何许人也?

    他竟当着众人的面,向存在感极低、在朝堂上几乎不言语的湘王朱柏请教。

    这……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李善长虽与刘伯温身处不同政党,但见到刘伯温他这番举动,也是心中诧异,不知为何如此。

    至于朱元璋,更是内心震动难耐了。

    他不由将目光投向了朱柏,心说他这平素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却是什么时候得到了刘伯温的青睐呢?

    虽然内心震惊,但他面色如常,端坐龙台上,只是默默拿眼神看着朱柏,等待着他的下文。

    朱柏主见无法推辞,只得缓步走出队列,朝朱元璋先行了一礼。

    他的语气坦然从容,带有一股天生的沉稳与笃定。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一动不如一静’。方才两位大人所言,皆是建立在假设这一基础上的。”

    “但儿臣既然他们都没有把徐将军、常将军怎么样,我们又何须杞人忧天,为什么要如此提防呢?就因为一场并不存在的进攻?”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有心谋算我大明,那为何不直接挑应天府下手,而是选择千里之外的元大都呢?”

    “如此行事,不就正好是将自己暴露于天下,为我们所知晓了吗?如此一来,又何谈我明他暗呢?”

    “以上便是儿臣的全部想法了。”

    说完,朱柏便向朱元璋行了一礼,回到了队列当中。

    一脸云淡风轻的模样,不喜不惊。

    朱元璋看得心中颇为诧异,他的确是不曾想过,朱柏竟是如此有远见之人。

    尤其他这一番逻辑自洽,条理清晰的发言,更是让众人为之叹服。

    在场大臣们都瞪大了双眼,看着湘王朱柏,下意识在心中浮现出了一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来!

    退朝后。

    朱元璋换去了朝服,信步走向了御书房。

    此时,太子朱标正在御书房内温书,见朱元璋走来,立即放下书册、毛笔,起身恭敬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

    朱元璋随和地挥了挥手:“读书呢?”

    “回禀父皇,儿臣正在重温《尚书·商书》,忽觉心中有些感应,遂打算提笔做下注疏。”

    “唔。”朱元璋微微颔首,坐到了椅子上,与太子朱标闲话了几句。

    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向了十二皇子朱柏。

    “说起来,你十二弟最近在大本堂表现怎么样?咱听宋濂说,老十二最近好像缺席了不少课啊。”

    “父皇,十二弟虽然念书并不积极响应,即便听课也总是神游物外,颇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嫌。”

    太子朱标继续说道。

    “但每次考试,十二弟却总是能勇夺天字甲等,位列前茅,成绩斐然啊!”

    朱元璋哦了一声:“这么说来,老十二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嘛。”

    “不过考试成绩的优劣,只能评判学习能力高低而已,可以当做参考,全信考试就要不得了。”

    “父皇说得是。”

    太子朱标心知父皇既然提起了十二弟,那他想问的肯定不单是大本堂的学业这么简单。

    “不过父皇,其实以十二弟的才华,不单单只是考试得分足够亮眼那么简单。”

    闻言,朱元璋来了兴致:“说说看呢?”

    “不光是做学问,十二弟在时政、策论等方面,也是个中好手,见解很是独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下拢共就这点钱,你用了八成? 人生处处相逢 狐妖:九世轮回,开局酒剑仙 浪漫爱情 吞天成圣:开局掠夺仙子修为 轮回镜:开局一颗丧尸星球 寡人只想当昏君,不想长生啊! 这剑神有点浪 江湖混的人 喵,终极宇宙还要靠我一只猫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