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养老问题。
按照长孙安业心中所想,这些能在吃人不吐骨头皇宫之中成功活到出宫荣养的太监与各宫宫女们,那一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经过了大浪淘沙、生死考验的人才。
先不说他们为了在宫内求生存而习得的各种技能,只是这些人在宫内养成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那就不是外面这些只知道思考口粮的普通百姓能够相比的。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一定要有素养,而宫里出来的这些人,那就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教导之人。
以前那样直接让人出宫,三十岁的宫女大多结局并不美好。
唐朝宫女最多的时候,高达四万之数,史书上,即使在唐朝末年,宫内宫女的数目也不下万人。
他们的来源不一,但不管是怎么来的,她们终归是苦命人,就算是进入了皇宫,她们的地位很低,但经过皇宫内嬷嬷们的教导,这些宫女进入皇宫的第一课就是学会宫廷礼仪,为了顺应宫中贵人的欢心,她们一个个都是仪态端庄大方的小小才女。
细看史书,不难看出,唐朝的宫中宫女也是盛唐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之中并不缺乏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音乐家等名人,比如名冠盛唐的上官婉儿,她就是盛唐皇宫之中的一个女官出身。
她们在宫中,学习的都是如何讨好主子的技能,一般来说,这些宫女的宿命也就只有几种:
一是老死宫中,犯错早逝或被赠送他人,也有的有幸获得皇帝的宠幸,生下一儿半女,唐朝就有不少的宫女就是如此,她们生下的皇子后来荣登大宝,甚至还有的宫女一步步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皇太后,也算是宫女能够达到的最高阶级了。
当然,更多的宫女就算是真的生育了子女那也不会得到名位,有的会被杀母存子,或被发配到冷宫。
唐朝大多数宫女的最终结局是老死宫中,死后,葬于“宫人冢”或“宫人斜”。
但更多的,这些人会因为朝廷减少冗员,节省开销;彰显仁政,以应天灾,顺天意;吐故纳新,往宫内添加新鲜血液等原因放归宫女。
一般官方放归的宫女,都是油比较周全的安置,朝廷会嘱托各地方州县妥善安置回乡宫女,给予财帛粮用,任其归家或嫁人,无家可归者可安置在寺庙。
但事实上,出宫后的这些宫女,她们的选择无非只有一步,那就是想办法将自己嫁出去,不管是自己选择嫁人还是被家人要求,她们出宫的年龄都已经很大的,嫁人已经成为她们唯一的选择。
但这就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宫内的培养让她们成为了秀智中内的小才女,她们的眼光自然也与进宫之前的选择不一样,可她们出宫的年龄又太大,好的良婿并不会选择她们。
于是,她们最好的归宿竟然是成为他人的继室,拿着自己丰厚的出宫银子,劳心劳力地为他人操持家事,培养子孙,最终只能落得一个人财两空的地步。
也就是姻缘之说所说的所遇并非良配。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