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生试结束之后,一群人在一个屋里阅卷。
阅卷是个非常枯燥的工作,因为大部分答案都是固定的,他们要千篇一律的阅读同一份卷子,还要检查其中有没有缺字漏字错字。
看一份试卷都有可能看花眼,更别说这么多份。
为了避免看错,一份试卷要通过五个老师,才会确定成绩,这么一来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就更大了。
工作量大,还限时,还限制活动。
种种原因让这些老师身心俱疲。
好在工作早晚都是有尽头的,阅卷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不合格的早已淘汰出局,剩下的就是确定排名了。
这个工作可不是几个阅卷老师可以确定的,学政大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他的面前摆放着三份试卷,旁边一群老师在诉说着自己的观点。
“大人,这三份试卷默写和算数均为满分,就是在感悟和译文方面也是各有千秋,不过第二份试卷的书法已经小窥门径,看得出下了一点功夫。”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就是,这个学员虽然不知道是谁,但是家学渊源肯定不错,也就是家境肯定好,而且有名师指点,否则书法练不到这个水平。
学政大人自然也听出来了,这样的人立为案首的确可以买个人情,若是恰好认识的,那就更好了。
不过学政大人什么都没说,只是拿起试卷看了起来。
不错,释文一看就是名师指点的,字也不错,只是这感悟匠气十足,一看就知道是写了无数遍,经过老师修改的“标准答案”。
但是感悟这种东西,哪里来的标准答案,不过是在猜测阅卷官的心思罢了。
若是考状元,不,哪怕是考举人,这么做都无可厚非。
可童生试,考试的大多都是孩童,少年,问他们感悟,更多的是在考察他们的赤子之心。
但是这份试卷显然什么都考察不出来了,甚至这个所谓的感悟,究竟是学生自己的,还是教导他的老师的,都分不清楚了。
这样的试卷立为案首,日后的学子会不会有样学样?
更糟糕的是,他的老师会不会日后就按照这个模式教导学生了?
这么一想,后果有点严重啊。
要不是这份试卷其他地方都答得很好,他都不想录取这样的考生。
“还有其他试卷,两样均优吗?”
听到学政大人这么说,其他人顿时有数了,满分卷自然不止这三份,于是又连忙递上两份,这一份就直接塞到下面去了,估计就是在满分卷里垫底的存在。
“大人,这三份试卷的文笔都不错。”
学政大人顿时明白,这些满分卷估计都按照书法的好坏排名了。
也是,在其他地方难以比较,那么就只能比较书法了,毕竟案首只有一个。
而且书法越好的,往往家境都不差,阅卷老师也是奔着这个去的,也算是不成文的规矩吧,大家互相给面子,毕竟自己家里也有后辈要考试的。
但是每年千篇一律似乎也没有什么特点。
想到今年年末又到了官员考核的日子,估计自己的这次评分又是合格,毕竟无优无过。
这样的评价他已经持续了两年了,要是今年依旧如此,估计官位不保。
都已经来到这种边境地区当学政了,要是再贬,不知道会到那个山脚当村官,想想就不寒而栗。
学政大人不满地说道:“就没有更特别一些的考卷吗?”
看到学政大人眉头都皱起来了,一群阅卷老师害怕,互相递了一个眼神,怎么回事?往年不都是这样吗?
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师眼珠子一转,随后说道:“还有一份试卷,在个人感悟方面写得颇有意思,不知道学政大人要不要看一看。”
几个老师顿时看了过去,大家一起批卷的,这个人说的是哪份考卷,他们还能不清楚。
学政大人的兴趣却来了,个人感悟,虽说是让考生自己写的,但是这么多年考试下来,大部分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份“标准答案”。
看着个人感悟,基本上就知道是谁的学生。
学政大人清楚这一点,却无能为力。
听说有这么一份试卷,顿时感兴趣起来。
旁边自然有人把试卷找出来递上。
学政大人打开一看,顿时感兴趣起来。
书法平平,也就是端正,试卷答得不错,这释文有意思了,居然是王大人的家学。
学政大人和王大人也认识许久了,对于王大人的家学还是有些清楚的,可王大人的后辈之中,并没有人参加童生试啊?
学政大人面不改色地看着试卷,有意思,真有意思。
这个感悟明显就是自己的感悟,没有任何人修改过,看不出任何痕迹。
若是王大人的后辈,王大人不可能一点都不指点,就算王大人不指点,家里的私塾也会指点。
但是这份感悟却没有任何指点,任何痕迹。
学政大人闭上眼睛想了想,很快就想到了最近官场上的留言,据说王大人对幼保院的一个孩子十分赞赏。
后来他也了解过这个孩子,觉得这孩子杀心太重,而且小小年纪就被家族抛弃,品行不端,所以并没有把这个孩子放在心上。
如今看来,难道这就是这个孩子的考卷?
心里有了计较,学政大人却面不改色,衡量其中的得失。
他现在的情况摆在面前,若是再无政绩,明年就不知道在哪里了。
可是让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当案首,也容易被人攻歼。
但是想到那个孩子据说今年还不到七岁。
学政大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了。
七岁不到的幼童,无论做了什么都可以用年少无知来解释,一个不到七岁的案首,还是幼保院的孩子,怎么看都是政绩啊。
横竖都已经是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