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恩。
如果是13岁的宋晚木,读这篇文章可能只会感受到北大的美好,对北大的向往,对作者的崇拜。
现在的宋晚木,在预习过几遍课文以后,听着语文老师慢悠悠地分析课文,脑子里想到的是中国教育的地方保护政策、北大与清华的爱恨情仇与段子、北大投毒案、北大女生自杀事件、什么是pUA、煤气灯效应、韩剧他人即地狱、任时完和李栋旭好帅哦…..思维逐渐发散到奇怪的地方。
……
宋晚木也很无奈,也许这就是经历信息爆炸时代的后遗症吧。
针对这种情况,宋晚木在本子上写下几点改进方法。
第一点,发现自己神游天外时,不要过于责备自己,否则会陷于焦虑的恶性循环。
可以把自己前一秒在想的事情记录下来,如果是明星、穿搭这些没营养的话题,立马抛之脑后;如果是煤气灯效应等正经知识,可以在本子上记下来,放学后去深入了解,拓展知识面,化不利为有利。
第二点,强化复习和预习,如果对每节课的知识点都做到了然于胸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老师的讲课速度,只要在意识到开小差时及时讲思绪拉回来,不漏听自己不会的东西,那就行了。
毕竟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学会知识,如果我们已经学会了知识,那么说到底是不是百分之百听课也不是很重要。
宋晚木按照这两步方法实践了几天,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有所增加,厌学的情绪也消退不少。
特别是为了增加自己对知识点记忆的牢固性,她每天都会利用早上上学前和晚上睡觉前这短短的1个小时分别复习和预习一遍教材,这样做反而让她在短时间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非常高,各科知识点像超持久粉底液一样牢牢的扒在脑子里。
再看看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的课外知识和素材,宋晚木感到一种久违地踏实和满足,这种明确知道自己每天在进步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看来以前13岁的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学习最重要的果然还是这种自发的预习和复习。
上课99%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去学习新内容,对新知识的掌握最高可能是90%,那么70%集中注意力去根据老师的授课内容调整自己对预习过的新知识点的理解,最终掌握可能能达到120%。
啧,以前的自己可真是够懒的,把老师说的提前预习当作耳边风。
没关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只要我们适时根据自己的现阶段状态寻找适合自己的路,总有一天,会迎来全新的自己。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