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话去做,有些事情得放在心里,咱们自己人知道就行,不用表现的所有人都知道……”
“如果照你那样,那才是真正的结仇,到时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遇到事多动脑子。”
……
初二这天,是出门闺女回娘家的日子。
赵东平没有姥娘家。
他母亲杨喜妹是跟着家人逃难到东营村的,结果家人都死在逃难路上,活下来的只剩下杨喜妹自己。
然后她被好心的赵奶奶收留,给赵东平他爹当了童养媳。
好在赵奶奶不是那磋磨儿媳妇的人,她对杨喜妹不说是亲闺女也差不多。
赵奶奶有个亲闺女,嫁到了二十多里外的另外一个乡镇,因为嫁得远,加上这个年代交通不发达,平时很少回娘家,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娘家一趟。
赵东平这个姑姑比赵父大,听说外孙都有了。
姑姑生育有五个孩子,最后留住的只有三个,两女一男。
这个年代生育率高,可成活率不高,贫穷加战乱,再加医疗不发达,让许多孕妇死在了生产这道鬼门关。
赵奶奶也生育了五个孩子,只留住了两个。
赵东平有个大伯,当兵死了。
他还有个小叔,出生不久就死了。
还有一个小姑,四五岁时,因为太饥饿,不知吃了啥,拉肚子拉死的。
所以,赵奶奶的五个孩子,现在只剩下赵姑姑一人。
赵姑姑今天带着最小的儿子来的。
已经十岁的大男孩,被姑姑养成了哭唧唧的“林黛玉”。
他时刻依偎在母亲身边,哼哼唧唧。
看的赵东平想把他薅起来揍一顿。
他觉得,这样的孩子还不如淘气打架的赵东安呢!
有了参照物,顿时觉得这个爱打架的弟弟顺眼多了。
不光赵东平看着就憋气,就连赵爷爷也看不惯,每次闺女来,他的脸都是黑的。
赵奶奶一个劲劝闺女,你这样养孩子,他将来能帮你顶门立户么?
可姑姑觉得这样挺好,她怕孩子太活泼容易出事,这样的孩子听话,天天拴在裤腰带上好养活。
实在是赵姑姑怕了,前两个死去的儿子,都是河里玩水淹死的,所以,对于这个孩子,赵姑姑宁可养残了,也不能养没了。
吃饭的时候,这孩子哼哼唧唧的,需要他妈哄着他,喂着他才肯吃饭,看着姑姑已经半白的头发,赵东平很为姑姑的未来担心。
不过各自有各自的活法,我之砒霜彼之蜜糖,要尊重他人的选择,怎么过也是一辈子。
由于路太远,姑姑母子在赵家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拿着赵奶奶给她们准备的回礼,回家去了。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