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的意见,曹丕是比较听从的,曹仁认为时间上来不及了。
首先,攻打武关、潼关,急切不可下,即使攻下至少也得八至十天,加上赶到武关的时间,这不算多。
攻下之后还有多少兵力?还要多少时间才能赶到陈仓?攻打善守的诸葛亮40万大军,且已经占据地利的诸葛亮,有多大胜算?
还有就是郭淮能不能坚守到哪个时间?临渭城可不是长安城,小太多了,陈仓城坚固但太小,容不下几万人。
雍城已经被围,其他的县城就不值得一提了。
曹仁保守,他的建议就是你现在才来问我,已经救无可救了,要是第一时间作出此决断还有可能,现在基本没戏。
而陈群则没表态,一句,天命出自圣裁。不过,在询问中,陈群还是将粮草问题提出来了。
他觉得郭淮粮草不继是个大问题,可曹丕只关注,能不能实施80万大军灭诸葛亮的可能性,没抓住粮草的关键点。
用现在年轻人的话,就是你get不到我的重点。
事后,钟繇、董昭、程昱、陈群等都认为,曹丕与曹操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差多了。
首先,曹操在,诸葛亮就不敢这样做。如果他敢这样做,曹操绝对第一时间,会率优势兵力亲征,他一定会围绞诸葛亮于关中。
曹操不仅会亲征,还会就让曹仁立即从武关攻进去,或者派虎豹骑第一时间就攻进去了。
更不会将虎豹骑一分为几,分开使用,以致最大的优势战力没取得优势。
曹丕智计不差,阴险狠毒,统治手段也非比寻常,但他不是在战争中成长的,他一直在许昌守后方,也经历过战阵。
但从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战役级决断,每个人的长处不一样,曹丕的长处不在这,这点上明显比不了曹操,那是肯定的。
诸葛亮敢于这样做,并且为此谋划这么多年,从全局的角度去谋划偷袭长安,以80万兵力掩护5万军偷袭长安城这个目标。
就是看中这一点,首先熬死曹操,曹操不死,此计不出。
其次,就是看中曹丕用人以亲,按与他亲疏来使用大臣。任用夏侯楙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驻守长安,就是最大的错误。
再次,看中曹丕善治理阴人,不长于战略规划。
看中曹丕不是在战争中成长出来的,故不长于战争决断,诸葛亮与贾诩推演之时,就断定曹丕不会第一时间,反攻关中。
结果,果真如此。
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几天了,他还在召集兵力,还在守南阳宛县,一个南阳,即使许昌丢了,也没有关中重要。
这就是不长于战略的具体表现。没有战略思维,不能从战略角度去分析轻重缓急。
诸葛亮让法正、黄忠、鲁肃攻阳泉、钟离、彭城,甚至郯县时,就是要调出司马懿。
特别是花费重金,在最困难之时,还坚定不移的发展海军,虽然只有2万人,两路天降突袭,可取得的效果惊人。
成功调出吴质,还将河东的兵力调出,致使曹丕没有兵力第一时间强渡蒲津渡口,强渡黄河,攻打长安侧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