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古神的我成为神父是否搞错了什么 玄门豪婿 九零:东北风云 我的修炼时间和人不一样 徒儿,不要,我是你师父 界域战争之荣耀圣光 混沌神针 美妇村情 修仙很内卷,我劝你稳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章 扭转的余地 (第2/2页)



    举人们全部要到京城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也过了,才有皇祖父亲自主持殿试选人,殿试不黜落考生,只做排名,选中者称为“进士”。

    殿试的头三名才有特别的名号,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本来吧,从古至今,从开始有科举那天起,一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前,这一二三全都是北人,能中进士的,也十有八九是北人。

    但安史之乱后,一直到唐灭,北边战乱频发,南边相对安逸。

    这南边的读书人崛起,考中状元的南人开始超过了三成。

    然后这个比重就一路开始倾斜,一直到这届南榜,全部都是南人,无论是前三甲还是普通进士,堪称一网打尽。

    北人早就不满了,这股子不满从唐末一直累积到前元。

    前元为了安抚汉人,在科考里强行让出了份额,每一届必须有二十五个北边的汉人,跟二十五个南边的汉人。

    这一招才让暴戾的且不太懂如何管理国家的元朝人站稳了脚跟,即便到大明朝,北边还是有大量的汉人倾向元朝。

    元朝异族治下,他们这些汉人都能当上官,到了汉人王朝他们反而啥都不是了,这口气自然不顺。

    这次皇祖父想笼络北方读书人的心,一顿乱杀,平了一些北人的怨气,可治标不治本。

    大明朝的南北文人严重失衡的根本一点也没解决。

    北人目前就是没有南人读书厉害。

    皇祖父薨逝以后。

    朱允炆那一届,取了差不多一百进士,八成是南人。

    公爹这一届,在位二十二年,取了差不多两千个进士,南人依然是占了八成有多。

    整个朝廷俨然就是南人的天下。

    张欣最初也并没有觉得如何,对于朝廷来说,谁当官不是当啊。

    人家也是辛辛苦苦读书考上来的。

    你北人考不过南人,那就努力读书啊。

    直到儿子执政以后跟她絮叨才知道这事影响很大。

    北边一直不太平。

    前元在这片土地上盘踞了百年,为了稳定给了北人很多优待的政策,到了大明朝,北人确实被边缘化了。

    所有的朝廷政策因为大量的南人在朝,北人没有话语权,这个势力倾斜得很严重。

    南边越稳,北边越乱。

    南边越富,北边越穷。

    后面自然不用说,北边人心不归,北元蠢蠢欲动。

    所以这不是简单的谁读书好久谁当官的问题,这是一个有关定国安邦、对抗北元、镇抚人心、安定北方的长远政治性问题。

    公爹的永乐朝为什么还要一直打仗就是这个原因,不把北元彻底打趴下了,人家就永远觉得能卷土重来。

    打仗本就打得国库空虚,还有为了找到朱允炆,劳师动众的下西洋。

    朱高炽在永乐朝当太子这二十二年,天天愁的都是钱。

    公爹在前线烧钱,他在大后方找钱。

    张欣万分庆幸,她早回来了几年,一切的一切,还在没有恶化前,有扭转的余地。

    南北分卷这事,是朱高炽登基那一年杨士奇提出来的。

    朱高炽非常认可,不过还没来得及实施,他就倒下了。

    重新提起是自己儿子瞻基那会,宣德二年,南北分卷制付诸实施,按着“南六北四”的比例录取进士,当年的南边的学子纵有不满,但都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也就是那会,北方才开始有了归心的趋势。

    所谓的仁宣之治,也是文人给的最高赞誉了。

    【小科普——南北一说的具象: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中,除了韩愈(今河南洛阳人)、柳宗元(今山西运城人)两位唐朝名家是北方人外。全是南方人。】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玄门豪婿 都重生了,谁不享点福啊 全家炮灰,靠听我心声逆天改命! 斩妖除魔:我的卡牌有亿点强 带着东方不败求长生 原神:抱歉,我是修仙的 壹佰章 九叔?不,是风叔! 让你发育领地,你打造神灵军团? 墓碑雕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