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出于自由和兴趣激发出来的内容创作欲望,或直抒胸臆,或针砭时弊,让网友真正意识到了信息透明与公共表达的好处。
博客时代的着名事件,不得不提韩寒白烨之争”,曾经引发中国文坛两代人关于文学定位的大讨论,木子美、芙蓉姐姐等网络红人借助博客平台名声大噪,“雷人、山寨、打酱油、躲猫猫、压力山大”等流行语,都有博客的流传之功。彼时,新浪、搜狐为了抢博客纷纷推出搬家工具、互相挖角的事件今天或许已经少有人记得。
这是博客的黄金时代。
这玩意从出生到没落也就短短几年的时间,中间原因很多,但短平快时代,人们更习惯于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也更习惯于经营碎片化的信息。
打败博客的,不是另一个博客——微博。140字的限制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庞大的用户数量和社交裂变的转发机制快速吸引用户转移,使得博客快速被边缘化
从博客 -> 短博客 -> 微博 -> 视频 -> 短视频,现在人类已经越来越习惯不需要消化就能吸收的“信息”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博客这种行文相对较长且缺乏图片视频这样帮助读者快速吸收信息的媒介没落也就可以理解了。
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太多太密,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茧。
好处是,信息俯首可拾,坏处是你不再需要思考了,慢慢也就固化成了某个类型的人。
刘教授拿着旧时代的船票,一篇《封建余孽,注定是要丢进垃圾堆的》,文字辛辣、笔触潇洒,可见其文化底蕴,只是屁股歪了,知识越多越反。
这已经不是在说过家家的事情,而是直接把穿汉服和封建画上了等号。
“刘教授说得对,这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穿上衣服就以为复兴传统文化了,搞笑呢。
“就一帮小屁孩,被洗脑了。”
“封建余孽,刘教授一针见血。”
“现在这个社会哦,一代不如一代,要是没有刘教授这样清醒的知识分子,都不知道得混乱成什么样子。”
“……”
刘教授还在博客上刷着留言,不少他的粉丝对文章推崇之极,让他有些飘飘然。
“刘教授,赶紧去围脖看看,好多人骂你呢!”
一个留言让刘教授揪心了起来。
好为人师,作为一个资深教授,最让他不舒服的就是顶嘴,更加不舒服的就是不仅顶嘴,还要骂他。
倒反天罡了!
什么人?读过书吗?还敢骂我?
吹胡子瞪眼的刘教授跑到围脖,一开网页,在话题底下全是问候家人的语句。
“粗鲁!粗鲁!”刘教授气得嗷嗷叫。
幸好他有自己的单独办公室,也不用担心损了自己的形象。
对于出头鸟,郭嘉逸向来不介意把他捶一顿。
战场没有放在博客,而是在围脖上请君入瓮。
堂堂教授,公共知识分子的精英,在博客有不少粉丝。可是在围脖,谁吊你是什么身份,不爽就直接开骂,天生的草根天堂,更别说郭嘉逸的一群水军都在围脖打窝呢。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