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想写《六姊妹》。题目早就定好了,但一直没落笔。直到2016年,我感觉自己在心态上和技术上准备好了,才开始整理材料。一整理又是两年。2018年的春天,我终于开始创作《六姊妹》。一写,就写到了秋天。这是我目前为止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说。时间跨度也大。从1960年写起,一直写到21世纪之后。虽然不能说是刻意为之,但从完成后的文本来看,《六姊妹》写了1949年之后中国家庭形态的变迁;写了这几十年来中国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里人口的生产;写了亲情、友情、爱情、邻里情等;写了错综复杂的人与人的关系。最关键的,它写了时代洪流中人的命运。如今回头来看,这部小说的笔触还是笨拙的,故事也是平铺直叙地讲,老老实实,但用编辑的话说,可能正是这种“拙”反倒使得“文”与“质”紧密地贴合在了一起。皮与骨与肉长在一块儿了,那原始的热情,那逼真的面貌,使得它呱呱坠地之时就成为了结结实实的“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最令人欣喜的是,种种情感竟还那么自然而然流淌出来了。写作之初,我从未想着因为要写家庭故事,就一定写成个“史诗”。但写着写着,当每个人物的悲欢锱铢累积地堆叠,“细小”也便不知不觉成了“厚重”。它描摹了一个家庭的开枝散叶。而从这个小小家庭的历史中,似乎又能隐约看到时代的侧影。说一千道一万,中国人对于“家”的情感永远是复杂而特殊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我们的文化终是在家庭的延续中传承着。
小说最开始在豆瓣阅读上连载。起先,编辑们对小说的读者接受度略微存疑。谁知甫一开载,就吸引了大批读者。有的读者甚至还辗转递话来,说每次读完《六姊妹》,都要坐一会儿,才能继续站起来做别的事情——整个入迷了。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这种反馈着实令人感动。2019年,《六姊妹》入选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评选的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荐名单。小说完成后没多久,杨晓培女士率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