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 11 月,晋西北,龙泉沟村。
寒冷的天气逐渐袭来,李云龙的眉头也皱得更紧了。
一个团的重担压在他身上,尽管只是个基干团,人数不过几百,但这对李云龙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等天气再冷一些,连出门活动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到时候,全班都没几件棉衣,都是在站岗时换着穿的。
谁站岗谁穿棉衣,其他的物资也极度匮乏。
全团的枪械加起来没多少,三个人分一条枪就不错了,连打刀都不能做到人手一把。
李云龙并不是没有想过跟上头解决这个问题,他已经去后勤处的张万和那里磨了很多次了,但没有用。
主要是红党所领导的军队现在也很困难。
以 1939 以晋西北八路军的生活状况为例。
在供给方面,各根据地情况各异,晋绥部队由于地瘠民贫,供给相对较差。
例如,在服装供给上,晋察冀、晋冀豫部队每人每年发两套单衣,1 至 2 年发 1 套棉衣,而晋绥部队每人每年只发 1 套单衣,棉衣要 2 至 3 年才发 1 套。
当时八路军面临着物资匮乏和物价上涨的问题。
连年战争对各敌后根据地造成了巨大破坏,物资日渐短缺,物价不断攀升。
生活资料和军用物资器材的价格都比较昂贵。
然而,八路军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克服困难。
他们坚持抗战,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例如,晋察冀边区供给部的妇女们会为前线战士赶做军鞋等军需物资;兵工厂修械所的工人承担着修理枪支的重要任务。
全军的生存环境都如此艰难了,李云龙能怎么办?他只能绞尽脑汁去弄物资啊!他为什么会犯下那么多的纪律问题呢?
难道他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革命,不清楚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吗?
当然不是!他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手底下的同志们日子能好过点。
他虽然每次都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这恰恰表明他心里清楚得很: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融通融的,而有些错误则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
尽管如今他与许多同僚之间相处得并不融洽,但他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绝对问心无愧,对得起每一个手下的兵。
要知道,如果不是大旅长想要磨练一下他的性子,以他的资历和能力,771和772两个主力团的团长位置,肯定非他莫属。
所以说,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展现出了那个时代军人的艰辛与坚韧,这也是很多人喜欢这个嘴上一点都不文明的团长的缘故,真实!
李云龙一大早起来,安排好工作,就回到屋子里,看着地图发愁。
物资有,在鬼子和伪军那里,但人家不会直接给你,你得用枪跟他们讲道理。
但现在新一团刚发展没多久,实力还很差,经不起失败啊。
“团长,团长,大好事大好事。”虎子在门外大喊道。
“咋咋呼呼的,成什么样子,发生什么事了?”李云龙掀开门帘道。
“报告团长,一营长派人来说,有人送了四大车的物资给我们,现在就在村口。”虎子答道。
“呼”李云龙一阵风向村口跑去,虎子忙跟上,他可是团长的警卫员,怎么能离开团长太远呢。
李云龙来到村口,远远就看见停着四辆卡车,嗯,鬼子运输物资的那种。
一营长边指挥战士搬物资,边跟身边几个身穿普通人衣服的青年交谈。
李云龙迅速走过去,一营长张大彪看到李云龙来了,赶紧跟那几个青年说到:我们团长来了。
“哈哈哈哈,就是几位壮士支援我们八路军物资的吗?十分感谢。”李云龙远远就向几个青年伸手。
其中有一个青年走上前,用力握住李云龙的手,开口道“久仰大名了李团长。”心里在说“你好啊偶像”。
没错,他们就是心远他们四个了,兜兜转转一大圈后,终于找到了李云龙,知道现在整个八路军都困难,他没那么大能力支援,只能尽点微薄之力,支援李云龙的部队,这不是他没有觉悟,而是不想被河蟹神兽一脚踩死!
“早就听闻李团长的威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心远道。
“哪里哪里,不过是多杀几个鬼子罢了。”李云龙道。
“国难当头,杀鬼子我辈义不容辞,可惜大多数国人没有这个觉悟,李团长杀鬼子杀出了威名,真大英雄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