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一、原文释义:
泰山究竟是何等雄伟壮观?在齐鲁大地之上,那郁郁苍苍的山色浩渺无垠,无边无际,仿佛一直延伸到天际,没有尽头。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格外钟情,将世间无数神奇与秀丽的美景毫无保留地尽皆汇聚于此。山南山北,因光照的差异而明暗分明,宛如被一把巨大而锋利的神斧精准地切割开来,划分出清晨的明亮与黄昏的昏暗。层层叠叠的白云不断升腾而起,如汹涌的波涛,涤荡着我的心胸,让内心的沟壑被这壮阔的景象所填满;翩翩归巢的鸟儿奋力地飞翔着,映入我的眼帘,令我极力睁大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这美妙的瞬间。终有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那高耸入云的顶峰,俯瞰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的群山。那时,我必将满怀豪情壮志,而所有的山峰在我俯瞰的目光中都将显得无比渺小,如微尘般微不足道。
二、诗篇背景:
杜甫,这位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出生于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家庭。他自幼聪慧好学,饱读诗书经典,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心怀家国天下的宏伟抱负。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与磨难,历经了安史之乱的动荡,见证了百姓的流离失所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青年时期的杜甫,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满怀壮志豪情,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期待。他渴望能够步入仕途,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一展政治抱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贡献力量。此时的他游历四方,增长见识,广交天下好友,《望岳》便是他在这一充满朝气与希望的时期留下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是他对泰山雄伟壮丽景色的由衷赞美,更是他内心壮志豪情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未来人生道路充满自信和坚定信念的积极心态。
三、赏析分享:
1. 雄伟壮丽的景象描绘:诗的开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一个气势磅礴的问句开篇,犹如一记震撼心灵的洪钟巨响,瞬间打破了寂静,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和神往。随后,诗人以如椽大笔描绘出泰山横跨齐鲁,山色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的壮阔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那广袤的绿色仿佛是大自然用最浓郁的颜料肆意挥洒而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更是神来之笔,凸显了大自然对泰山的格外偏爱,仿佛将世间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慷慨地赋予了这座大山。而泰山南北因光照不同而形成的明暗之分,进一步烘托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它宛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用宽阔的肩膀分隔了阴阳,主宰着世间的光明与黑暗,展示着无与伦比的威严和力量。
2. 豪迈奔放的情感抒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诗人通过对山间云气的蓬勃翻涌和归鸟的自由翱翔的细腻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激荡和对自然景观的痴迷沉醉。那升腾的云雾如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诗人的胸膛,仿佛能够涤荡一切尘埃和烦恼,让人胸怀开阔,心潮澎湃;那奋力飞翔的归鸟又似乎在引领着诗人的目光,追逐着自由的方向,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灵动与美好。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直抒胸臆,以无比坚定的语气和豪迈的姿态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种豪情壮志,犹如一道璀璨夺目的光芒,穿透了时空的重重迷雾,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深处,激发着人们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的勇气和决心。
3. 精妙的语言运用: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有力,字字珠玑,韵味无穷。如“割”字,犹如神来之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仿佛是大自然用一把开天辟地的巨斧将其劈开,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面,展现出泰山的雄伟险峻和不可逾越的威严。“凌”字则精准地展现出诗人勇往直前、征服高峰的决心和勇气,让人感受到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仿佛能够看到诗人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山顶奋勇攀登的英姿。同时,诗歌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不仅在语义上相互呼应,形成了完美的对称美,而且在音韵上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之美,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让人在吟诵之间仿佛能够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和诗人的澎湃激情。
四、深度思考:
1. 个人理想与自然景观的交融:诗中杜甫对泰山的赞美,绝非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单纯欣赏,更蕴含着他对自身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热切期待。泰山的雄伟高大、顶天立地,象征着他渴望在人生舞台上达到的巅峰高度和卓越成就。这种将个人理想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的表达方式,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心灵深处的思考之门。它启发我们在面对壮丽山河时,深入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