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二十四孝之一。
继母朱氏虽然不慈,但王祥仍然孝顺,恭谨侍奉着她。有一次朱氏生病,忽然想吃大鲤鱼。其时天寒地冻,王祥竟然赤裸上身趴在冰面上祷告。也不知过了多久,冰面破裂,两条鲤鱼从裂缝处跳出来落于冰上。
这个故事不仅玄幻,而且不合逻辑,但是为王祥赢得了高尚的美名。他最后官拜太保,晋封公爵,活了近九十岁,是琅琊王氏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此处插一句题外话。乌鸦尚能反哺,何况于人?孝顺本为人间美德,事父奉母本是儿女人伦之常,但类似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颇多矫枉过正之处,勿听,勿学。
王导颇有祖辈之风,清越闲雅,风姿飘逸,其见识器量更是远超同侪。司马睿还是琅琊王的时候,王导就和他有了很深的交情。
其时司马睿还在洛阳,天下动乱,朝政不稳。王导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全心全意辅佐他,于是劝其尽快回到藩国属地。司马睿深以为然,一直苦苦寻找去京归国的机会。
公元305年,机会来了。
司马越命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这当然还不够,因为王导理想中的镇守之地是建业,也就是今江苏南京。两晋时期,南京频繁改名,从秣陵改成建业,再改回秣陵,然后又改成建邺,最后改成建康。只要不纠结具体年份与名称的对应,用哪一个都是不错的。
在王导的极力游说和司马睿不动声色的努力下,公元307年,司马越改任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出镇建业。
两人如愿以偿,王导随之南渡。
来到建业后,王导推荐司马睿拜访结交了两个人,顾荣和贺循。这两个人,是当时江南士族领袖。
顾荣出身江南名门吴郡顾氏,是三国时期东吴丞相顾雍的孙子。他年少时与贺循、丹阳郡纪瞻、薛兼、广陵郡闵鸿并称“五俊”。西晋灭吴后,顾荣与陆机、陆云两兄弟并称“洛阳三俊”,堪称贤名满天下。
贺循是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同样出身名门。他是三国东吴后将军贺齐的曾孙,其父贺邵更是一度官居东吴中书令。公元275年,贺邵被孙皓枉杀,少年贺循随家族被流放,直到吴国灭亡后才回到故乡。
王导为司马睿制定了“谦以接士,俭以足用,清静为政,抚绥新旧”的十六字方针,并亲自造访贺循、顾荣二人,说服他们应召加入司马睿幕府。自此,江南士族望风景从,吴地百姓顺附归心。
君臣之礼始定,江东政权初步成形。
司马睿因此极为倚重王导,赞誉其为汉初萧何。公元318年东晋建立,王导官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后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司马睿在登基之时,竟然再三邀请王导同坐龙椅,共受百官朝贺。王导则再三推辞,他恭恭敬敬说道:如果太阳也和地下万物一样,那么老百姓该到哪里沐浴光辉呢?
但是无论王导如何谦逊,因其功高震主,君臣之间迟早会产生嫌隙。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嚣张狂妄的堂兄王敦,掌握着东晋的军权呢?
所以从一开始,东晋就注定不太平。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