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所谓伽蓝,意为僧院,为佛寺之统称。
《洛阳伽蓝记》既是一部佛教着述,也是一部文学着作。该书最终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时期,全书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历数北魏时期洛阳城寺院的缘起变迁、建制规模及其名人轶事、奇谈异闻。其文近骈俪,简明清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水经注》一起被称为北朝文学双璧。
北魏佛教之盛,由云冈、龙门、莫高、麦积山四大石窟可见一斑。而洛阳佛教之盛,则在龙门石窟。
所谓龙门,据传由大禹治水所开凿。
其时伊水受龙门山阻拦无法北流,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每逢雨季即泛滥成灾。大禹为根除水患,率众凿开龙门山,使伊水从山间向北流出,汇合洛水注入黄河。相传大禹开凿龙门山以后,黄河中的鲤鱼顺着伊水逆行而上,游到伊阙龙门之下,纷纷跳起意欲翻越龙门,凡是跳过者即鱼化为龙,跳不过者则在头上留下一道黑疤。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为证: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何为伊阙?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
北魏未乱之时,洛阳龙门伊水之畔,龙门石窟已初现雏形。
这是中国四大石窟中始建时间最晚、建造时间最长的一个石窟,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而终于清末,历经十余朝一千四百余年。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十一万余尊,是当今世界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在龙门石窟古阳洞和老龙洞中,有龙门二十品,这是自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二十方造像题记。这些造像记中的功德主,多为史书有载的北魏王公贵族、世家高官和有道高僧。他们开龛造像,为孝文帝歌功颂德、祈福禳灾,其文多涉当年史实,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史料。而其字“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俊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龙门二十品字体沉着劲重、端方峻整、奇伟大气,堪称北魏朝书法艺术的精华,也是魏碑书法的代表。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致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其中尤以北魏为最佳。
北魏造像刻石业极其发达,除龙门二十品之外,至今尚存二千多方造像记。字体风格迥异,但其出于铁石凿击,刀刻斧削、棱角分明的特征却一以贯之。其线条之粗犷,结体之豪迈,尽显北方游牧民族雄壮彪悍之气。
经北朝五国流变,魏碑风格渐呈多样,或朴拙险峻,或舒畅流丽,“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作为一种承前启后的书体,魏碑开唐楷法则之先河,也为现代汉字的结构、笔法提供了重要借鉴。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