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面前,不是一个等量级的,还远远不够看。但苏轼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大宋朝最顶流的文艺明星。在当时,他写的诗词恐怕比周杰伦的歌还要流行,绝对风靡大街小巷,以致家喻户晓。
苏轼如果只上几个奏折,给皇帝写几个内参,王安石只是微微一笑,未必会放在心上。但苏轼的诗,相当于顶流网红在互联网上发了一篇阅读量破千万的帖子,这影响就闹大了。
王安石出离愤怒,于是安排御史上书弹劾苏轼。苏轼自请外放,被授予杭州通判。这对苏轼来说,应该属于提拔重用。
通判的全称是“通判州事”,相当于副知州,且有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的权力。苏轼在杭州三年,配合杭州知州,为杭州人民做了许多实事,比如为杭州治理水旱蝗灾,开挖六井解决老百姓饮水难问题等等,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公元1074年秋,苏轼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妥妥成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在这里,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思绪纵横天地人间,创作了令“余词尽废”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10,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在密州两年,捕蝗救灾,惩治盗贼,登台求雨,尤其他举全州之力抢救弃婴的举动,充满人道主义色彩,成为千古美谈。
密州本是贫困山区,加上连年饥荒,百姓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忍痛把嗷嗷待哺的婴儿丢弃道旁。苏轼一边开仓放粮解百姓燃眉之急,一边上书朝廷请求拨款救灾,他自己则与百姓同甘共苦,经常采摘野菜果腹。
有一次,他到密州城下挖野菜时,在杂草丛中捡到了一个弃婴。他把孩子抱回府中抚养,同时下令州府官员悉数“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短短几天时间就收养了四十多名被丢弃的孩子。后来,苏轼把这些孩子送给没有子女的家庭抚养,并按月补贴六斗粟米,“所活亦数千人”。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人道救助行动。
很快,苏知州与民同苦吃野菜、救济弃婴爱民如子的事迹传遍全城。州里的富豪乡绅被感动,纷纷拿出钱粮救济灾民。
苏轼曾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在密州时,通过自己的勤政爱民赢得了许多地位卑微的朋友。十年之后的公元1085年,苏轼改知登州途经密州时,当年那些被收养的弃儿及其养父母纷纷赶来州衙,拜谢当年的救命恩人。
当时场面,一定非常感人!
公元1075年秋,密州大旱,苏轼率众到常山祈雨,归来时在黄茅岗射猎习武,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该词一改宋词偎红倚翠、簸弄风月之艳科色彩,慷慨激昂,气象恢弘,成为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