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不外传。其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极具震撼力,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老腔的表演方式独特,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同时伴奏音乐不使用唢呐,而是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老腔独有的艺术魅力。
据《华县志》记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在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间已盛行于华州(今华县)。这一时期,老腔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鉴于华阴老腔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06年,它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保护。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老腔的艺术价值,也为老腔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尽管老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其家族戏的特殊性质,老腔的传承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目前,老腔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和传承。
## 名角张喜民的故事
### 传承之路
张喜民,男,1947年8月生,华阴市双泉人,是华阴老腔的名角儿,也是张家班的第十代传人。他自幼酷爱老腔艺术,1962年师从本村老腔艺人学艺,同年开始随老艺人说戏巡回演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和舞台实践,张喜民逐渐成长为老腔艺术的杰出代表。
1980年,张喜民成立了自己的老腔班社(喜民班),致力于老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带领班社成员走南闯北,演出不断,不仅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也为老腔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 荣誉与贡献
张喜民凭借其在老腔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贡献,于2022年光荣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多年来致力于老腔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高度认可。
张喜民与老腔艺术的结缘不仅限于舞台。他还积极参与老腔艺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通过参与电影、话剧等艺术形式,将老腔艺术介绍给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例如,在电影《白鹿原》中,张喜民与老腔艺人们共同演绎了老腔片段,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老腔艺术的独特魅力。
### 央视春晚的辉煌时刻
2016年,张喜民与华阴老腔的老艺人们在央视春晚上共同演绎了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将老腔艺术推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舞台。这场演出不仅让观众们领略到了老腔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极大地提升了老腔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张喜民作为主唱兼第一月琴手,在舞台上引吭高歌,与其他艺人共同演绎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老腔盛宴。
华阴老腔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历史传承和名角张喜民的故事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和保护老腔艺术,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