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过很清晰的伤透心的过程。在伤透心之后,我自己都知道我自己对一些人产生了很清晰的偏见。这些偏见让我曾经对一些人和一些事心灰意懒。尽管我知道我的认知里存在晕轮效应,但我曾经任由那种晕轮效应暂时以偏概全地掌控一切,以便让我自己能够稍微舒服一些。
2024年6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事,看完的时候,我给了一个点评:“衣服很不错。”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妻子去世后,按照他儿子的建议,到了他儿子那里生活。他去了之后看到他儿子对儿媳妇的父母孝顺有加,对他自己则不断在用剩余价值,并且完全没有意识到给自己买东西。生气之下,他直接离开了那个让他失望的家,并取消了此前每个月给儿子一家四千块钱,还给自己买了一件衬衫。
整件事情中,我看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也看到了他们养了一个优秀的善良但还不太懂事的儿子,我更看到了他们之间缺乏正确的沟通带来的问题,我最后还看到了老人终于知道自己疼惜自己。我唯一点赞的地方是老人知道疼惜他自己了,我可惜的是老人并没有看清楚他本来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我知道,老人没有办法过上更好的生活,是因为他不懂得更好地进行沟通。而我却发现,我的人生之所以比老人的生活稍微好一些,是因为我会选择进行沟通。对于那些能够沟通的人,我好好沟通。对于那些无法好好进行沟通的人,我清晰地选择远离他们。终究,人的一生,时间成本很重要。能够一起共事的,一起共事,不能一起共事的,不必勉强。尤其是伤透心之后,我对一些人故意拿捏别人的善良感觉恶心,对那样的人更是主动选择晕轮效应。
主动选择晕轮效应,其实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主动选择和什么样的人走进,又主动远离什么样的人。这些选择,渐渐形成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特性。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莫过于,我常常能够用晕轮原理让自己活得更加快乐。大约,这是我们反过来使用晕轮原理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的一大优点吧?
在我的家里,我主动选择靠近的人,都是那些不断在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