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猿、意就是意马,那就不是脚踏实地的功夫。篇章中“在假的境界而勉强下拜”的,不是心猿成熟、意马驯服;“到了真的境界而翻身下马”的,才是心猿成熟、意马驯服。
“道童接引”,这是金丹的灵性。“被观音哄骗”,其实不是哄骗,是看到唐僧能够循序渐进但不能顿悟。“沐浴”,是心猿成熟、意马驯服的验证。“昨天还衣衫褴褛,今天就光鲜亮丽”,这是金丹成就而超脱了尘世凡俗。“还没有登上云路,应当从本来的路行走”,这是说明如果舍弃修仙的本来道路就不能到达灵山,看到唐僧必须要通过循序渐进才能领悟。“云来云去,其实并没有踏在这个地方”,这是看到孙悟空能够顿悟而不是通过循序渐进。“就是从观宇的中堂穿出去,后门就是”,这是说有了作为之后就可以达到无为。“唐僧看到活水飞流,心里惊慌而指错了方向,孙悟空笑着说:‘没错。’指明大桥,要从桥上过,才能成就大道”,这是看到这个肉身还没有脱离尘世,危险仍然存在,必须涵养正气到无可涵养的地步,慎独到无可慎独的地步,然后才能成就大道,这正是真正脚踏实地实践的时候,找不到别的路,所以说:“正是路,正是路!”
“孙悟空走上桥,跑过来、跑过去”,这是上智之人的顿悟,心猿自然就成熟了。
唐僧说:“难!难!难!”八戒说:“滑!滑!滑!”这是中等根性的人所产生的怀疑和畏惧。如果想要驾云快速渡河,那就是走上了邪路而自我迷失,所以孙悟空急忙制止不容许,引导他们走上切实的正道。
脱壳之后,师徒之间相互不道谢,这又是施与和接受双方都有所得的旨意,是施法和施财的真正旨意。
但是世间上智之人少而中等根性的人多,没有人不害怕死亡但又不得不死,没有人不害怕登上无底船但又不得不上,大概广泛地来看既真实又稳定的,只有金丹之道。没有得到金丹,那么这个肉身就会有忧患,已经得到金丹,而这个肉身最终也会成为大道的忧患。虽然不上无底船,也未尝不可以,但不如上去那么超脱。吕祖游览擂鼓台,听黄龙机禅师说法。禅师知道他是仙人,就问他:“座下是什么人?”吕祖回答说:“云水道人。”禅师说:“云散水干了怎么办?”吕祖不能回答。禅师又说:“黄龙出现。”吕祖离开后,留下一首诗说:“弃却觚囊击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悔从前错用心。”这不是后悔对汞金的追求是错误的,而是后悔对汞金的执着而没有能够超脱转化。所以又有诗说:“布袋和尚上明州,策杖芒鞋任处游。饶你化身于万亿,一身还有一身愁。”这又是在超脱转化之中,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所以大佛上仙,有的像蝉脱壳一样离去,有的用火化而消失、有的只穿着一只鞋子向西归去,有的攀在树上表示修行,有的遭受灾害来偿债,他们的行迹各不相同,但总的都在于心猿成熟、意马驯服的时候。大概是深深明白形质是不可以长久存在的,而真灵是可以永远长存的。这接引祖师,所以才有“万动安然自在”的真正旨意。
“上船踏不住脚”,是临时害怕死亡的心理导致的。“一把扯起”,是平日金丹之道的作用,不是你,都是我。“上游漂下来一具死尸,大家都说‘是你,是你’”,不是我,都是你。到了这个地步,难道不值得庆贺吗?所谓的广大智慧、登上彼岸、无极至真的法门,哪里还有“凌云”、“独木”、“无底”这些景象可以看到呢?解脱了凡胎,功成行满;逍遥自在地在灵山的山顶,在如来的座下参拜;这才认识到如来的慈悲,一片心意,都寄托在这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经之内,总的来说都不外乎是那无字的真经。这真经是极其尊贵的,千万不要轻易地白手传经,以免导致风俗变得愚昧迷惑,诋毁、轻慢和窃取真经。用无字的真经度化上智之人,用有字的真经度化众生,佛祖分别传经,和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什么不同呢?阿难先传无字的真经,不是欺骗,是担心人们轻慢亵渎;后来换成有字的真经五千零四十八卷,是得到金钵而传授金丹。大概无字的是顿法,有字的是渐法。顿法是无为,渐法是有为。由渐法到顿法,由有为到无为,都是真经,真经离不开无字的《河图》,有字的《周易》,所以说:“实在是三教的源流,要珍惜它!重视它!里面包含着成仙了道的奥妙,发明了万物变化的奇妙方法。”提出“共计一十四年,也就是五千零四十八日,还少八日,不符合藏数”。这真是奥妙的奇妙方法啊!从丹道视角来看,“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这一回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修行启示。
“猿熟”可看作是内心的“心猿”,即各种杂念、欲望和浮躁的情绪,经过漫长的取经过程(象征修行历练)已经被驯服、降伏,达到了一种成熟稳定的状态,不再肆意妄为。这代表着修行者通过对自我心念的觉察和修正,使内心的杂念得以平息,达到了初步的心神安宁。
“马驯”中的“马”常被视为代表着人的意志或行动力。经过一路的艰难险阻,意志得到了磨练和规范,变得更加坚定和顺从,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修行之道)前进,而不会盲目冲动或偏离轨道。这意味着修行者的意志经过考验和锤炼,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修行目标。
“方脱壳”可以理解为摆脱了外在的束缚和尘世的纷扰,如同金蝉脱壳一般,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在丹道修行中,这象征着突破了身体和物质层面的局限,进入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
“功成行满见真如”中的“真如”在丹道中可理解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是一种超越了一切表象、概念和二元对立的绝对存在。它是永恒不变、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当修行者达到功成行满之时,便是摆脱了一切有为法的束缚,以一种纯净无染的心灵状态去体悟和契合这一宇宙本体。
在修行过程中,人们往往被世间的万象所迷惑,执着于各种表象和分别。然而,真如却是隐藏在这些表象之后的本质。只有当内心的猿猴被驯服,意志的骏马被驯化,以及挣脱了尘世的外壳之后,修行者才能够拨开迷雾,以一种空灵、澄澈的心境去触摸和感知真如的存在。这就像是从黑暗中走出,突然见到了无尽的光明;从喧嚣的尘世进入到了一片寂静的净土。
总体而言,这一回从丹道视角揭示了修行的渐进过程和最终目标,强调了通过对内心的修炼、意志的磨炼以及不断地积累功德,最终能够实现精神的超越和对真理的体悟,是对修行之路的一个高度总结和升华。它鼓励人们在修行中要坚持不懈,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以达到功成行满、见真如的圆满境界。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