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人人倒,靠山山倒,靠自己最好,朋友之间,如果没有互相利用价值,他会陪你玩命么?
你的终生战友,只有你自己。
朋友可以在你失落的时候陪你饮酒买醉,但酒醒之后,世界还是那个世界,问题一样没有解决,只不过延迟了直面难题的时间。
你终究还是要一个人走入黑暗、穿过黑暗,至于最终能否跨越黑暗迈向光明,还得看你的悟性、你的逆商、你的抗造程度。
人这一辈子,终究是一个人的远行,就算是中了基因彩票、生在罗马的富贵公子哥,也得面临一些孤独时刻,也要感受人间琐事的繁杂、不受控、事与愿违等等。
总之,一个人如果学不会和自己相处,学不会忍住所有委屈往肚子下咽,他就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总想着向外寻求安慰,心就不可能“安定”,自然也就无法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见过那些真正拿到大结果的强者吗,他们往往不是内心没有恐惧,而是懂得冷静分析局势,抽丝剥茧地研究微小的行业动向,并从中提炼出一些共性,接着大胆地投资,输了也认,赢了也不会得意忘形。
世界纷扰,人来人往,不会有任何一个人真正关心你,包括你的父母、亲人,他们所能理解的,也仅仅是50%的你,剩下的50%,承载着你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迷茫、沮丧、痛苦等等负面情绪。
尽早认清这一点,明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沟通解决的,有些问题,只有时间才能告诉你答案。
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不要对任何人透露你的真实情况,不解释、保持神秘,不仅能省去很多麻烦,还能让别人对你平添一份神秘色彩。
大多数人的一生,被设计好了
或者说是自己无意识的选择。
虽说没有统一的成事公式,但反过来想想,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普通的人生,只需要人云亦云、随大溜就可以了。
上大学时和同学一起逃课、打游戏、谈恋爱;毕业后找一份大差不差的工作,一次性出售自己的时间,换取一个月万把块的工资;到了结婚年龄听从家里安排海量相亲,觉得对方和自己条件相当就结婚生子;熬到晚年退休开始早上逛公园、下午约老友打牌搓麻将……
无意识地走完这一生,虽说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但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从未参与设计过自己的人生?
这种60分及格式的活法,说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说差也不至于,总之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很平稳,但总觉得少点激情和冲劲。
偶尔在短视频里刷到别人的生活阅历:裸辞创业、环游世界、离经叛道,反而心里开始悸动,羡慕他们激情澎湃的人生。
其实人这一辈子,从18岁成年开始,就有资格掌管自己的人生了,想学什么专业、在哪个城市开启事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共度余生,其实都是自己的事。
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你只需要做好准备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受伤了也不抱怨,就可以尽情地设计自己的人生。
挣钱这件事,别太晚开始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会贯彻你的一生,那就是你兜里的钱。
你在生活里不开心了,兜里有钱,连发泄情绪的方式都可以是打飞的到巴黎广场上喂鸽子,你兜里没钱,就只能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熬一个又一个无聊的夜晚。
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推崇拜金思潮,而是想告诉你,钱在生活中的作用,远比你想象中的大。
但是相比“钱”这个最终结果,一个人拥有挣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看看罗永浩,就算创办锤子科技失败之后欠债6亿,也可以继续活跃在公众舞台,靠着直播带货、上脱口秀、接广告代言等方式,在几年内还清债务。
而有些暴发户就算运气好天降“拆迁”好运,也极大概率守不住财,会在几年内将财富挥霍一空。
“学会挣钱”这件事儿,远比直接得到一笔财富来得更重要。
和世界相处的最好姿势
就是踏实做事,大声宣传,但不交换情绪。
这个时代,“浮躁”二字早已爬进大多数人的心房,一件事但凡复杂点,下一步动作就是拿起手机开始刷短视频,而不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日拱一卒,直至突破为止。
总是重复低水平的思考和实践过程,是大多数人庸庸碌碌一辈子的底层成因。
就拿写公众号举例,人人都知道做自媒体低成本,能挣钱,但多少人能做到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
大多数人关注的永远是怎么快速爆火,怎么把账号做起来,却从来不关注内容本身,书不读,字不敲,当然就只能当读者了。
而真正的高手,永远沉浸在如何确定一个好选题,如何布局文章脉络,如何优化每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花点时间揣摩。
踏实做事,把“好内容”端出来给观众“品尝”,观众觉得你好,那才是真的好。
得到认可、拿到结果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大声宣传,向全世界推广自己的能力,向全世界推广你的“产品”,不管是实体产品还是虚拟产品。
但有一点要注意,不管你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切记不要期望和任何人交往情绪价值,否则你大概率会迎来失望。
比如创业初期,你兴致勃勃把自己的搞钱计划告诉父母,他们大概率会说:孩子,折腾啥呢,找个班上不好吗?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当你渴望从外界得到力量的时候,大概率你不会得偿所愿,反而可能颇感失望。
事成之前,不仅不要对任何人讲,更不要对任何人透露你的真实情况。
一个真正能成事的人,必然是一个极其隐忍之人,他不需要任何来自外界的认可,只需要向这个世界索求方法论和经验,同时也不需要向外界索求什么。
不要对所有人都那么热情。
保持神秘,给别人空间去发挥想象力。
人这种生物很奇怪,任何东西在没得到之前会极其渴求,但在得到之后往往很快就厌倦了,紧接着就转而追求下一种,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贯彻一生。
对豪车豪宅是如此,对所爱之人是如此,对生活中的物质享受亦是如此。
从一开始的“无限渴求”,到后来的“理所当然”,也许这个过程不会持续超过一个月,这就是人性的本能。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对身边亲近的人总是浮躁不耐烦,但是对外人却彬彬有礼,赔上所有好脾气?
其实无非就是亲近的人对我们来说早已失去了神秘感,我们知晓他们的底线和对我们的妥协包容,于是这种爱对我们来说已变得唾手可得,甚至有些廉价,自然也就不懂得珍惜。
但是面对外人,我们不知对方的底线和秉性,于是举止得体,措辞体面,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对方呈现最好状态,这种下意识的“尊重”,其实是对对方“神秘感”的妥协。
因此,在人际交往当中,如果你能顺应人性的本能,适当保留自己身上的神秘感,那么你将自然地收获无数来自他人的善意。
你一上来就热情似火,对别人掏心掏肺,别人只会觉得此人格调不行,档次太低,真正的强者,大多沉默稳重,不会诈诈乎乎,甚至刻意保持间歇性冷漠,这样反而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
你只需关心你自己
关心你自己的情绪,关心你自己的感受,关心你自己的成长。
除此之外,外界的一切和他人都与你无关,甚至是你最亲近的父母和爱人,你也没办法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观念,让别人做别人,让自己做自己。
别把自己当情绪垃圾桶,朋友失恋了想要找你诉苦,死党创业亏钱了找你借钱,同学失业了找你喝酒消愁,这些都不是你该承担的责任,你大可直接拒绝,无需为此纠结内耗。
介入他人的因果,就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
不要过度共情他人的遭遇,一旦你把自己代入“圣人”角色,想要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化解别人的情绪危机,那么你其实是处于“情绪超负荷”的状态。
每个人的同理心就像是一个容器,容量有限,如果频繁地共情他人,向外输送能量,那么这个容器里的情感能量很快就会枯竭。
所以学会保持“间歇性冷漠”,其实是在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恢复和补充情感能量,你只有自己的能量充沛了,才会吸引到和你同频的人。
人只喜欢靠近比自己高能量、情绪高昂的积极主义者,对于阴沉毫无生机的人,大家巴不得避而远之。
不要在烂人烂事上消耗
因为根本就不值得。
虽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麻烦出来的,但这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和思想觉悟对等的前提下。
一个恬不知耻、只会靠撒娇卖萌来换取别人对她帮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