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就是从建康来的,要听吴声还用你们唱?换西曲!本王要听正宗的西曲!”
“吴声”和“西曲”都是当时民间流行的音乐。“吴声”流行于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长江下游一带,《子夜歌》便是吴声中的代表曲目。而西曲则盛于长江中游的荆襄之地。
从乐理上来说,两者都属于“清商乐”的范畴,但曲目节奏和腔调唱法有别。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朋克”和“重金属”,虽然同属于摇滚乐,具体风格却不相同。
由于江浙吴地是南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吴声”很早便进入上流社会,形象逐渐雅化。相比之下,“西曲”的民间色彩仍然很重,在特定场合甚至被认为登不上大雅之堂。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王府宴席、士大夫云集的场合,歌女们选择唱吴声,一来是为了不降格调,二来为了讨好巴东王,因为巴东王是建康人,想来更喜欢吴声。谁成想王爷突然间要听西曲!
好在一些经典曲目平时都有排练,第一个出场的歌女立即用荆楚方言启声唱道:“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歌声苍凉悠扬,仿佛从遥远之地传来的呼唤,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乐人们开始奏乐,乐声如寒风吹过荒野,卷起满地枯黄。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断——不——流——”
这几位歌女唱功相当之好,萧瑟忧伤的歌声在大殿中回荡,仿佛打城的潮水,一波一波地冲击着在场宾客的心灵。哀婉的旋律,能让人好像看到一位孤独的女子,在山头痴痴地守望。
王扬突然想到《史记·留侯世家》中刘邦对正在哭泣的戚夫人说的一句话:“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或许,荆楚音乐从骨子里就带有一种深沉的忧伤感吧。
歌罢,巴东王问:“这曲子叫什么名?”
歌女欠身答道:“回王爷,此曲名为《莫愁乐》。”
“歌词是谁写的。”
歌女回答不出来。乐湛说道:
“这是民间歌谣,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相传楚地有女子名莫愁,貌极美,善歌,与邻家少年定情。少年为求前程远行,约定功成后迎娶莫愁,却不料行后莫愁家人犯罪,莫愁亦遭流放,没入楚馆,为歌妓,红极一时。”
乐湛叹了口气,颇为感慨:
“这莫愁虽身在歌舞场,然为情郎守身,矢志不渝,苦觅情郎无果,唱声常哀怨。十年后,情郎于馆中认出莫愁,为其赎身,两人返乡定居,一生恩爱,遂成荆楚佳话。”
“啊?还有后续?那这歌词怎么这么简单?”巴东王问。
“自古流传的就这几句,唱的是莫愁和情郎分别的场面。”
巴东王有些扫兴:“重头戏就在妓馆相遇,没相遇没意思。”
突然有人应声道:“要相遇有什么难的?王爷新御荆州,何用旧唱辞?”
巴东王循声一看,只见柳憕醉眼朦胧,一脸酒红,神态张狂之中又隐带失意之色。
巴东王喜道:“素闻四郎善诗,有捷才,举笔便成,无所改定。今日为本王作新辞可好?”
“可以,但我要他和我一起写!”柳憕醉醺醺地一指王扬。
王扬皱眉。
“阿深!你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