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的正式会议上,姜山真的只把一营和二营的删掉了,关于三营的是只字未动。
里面有一句话,‘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那就是多了减,少了就加,会有少许浮动。
周建刚既然提出来了,那就把跟姜山较劲摆在了明面上,也不用藏着掖着。
所以一营是一定不能让姜山在前的,养殖的规模就在三营的基础上加了百分之二十。
三营的资料他手里也有一份,这段时间仔细研究了,实际上没啥,本质上就是以养殖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比如养多少,要准备现吃的饲料,对应的会产出多少粪肥,可对应开垦出多少荒地,那要种什么农作物,要准备种子等等就这样扩下去就行。
就算某个环节出了小问题,也没啥大不了的,及时补救不影响整个大局。
当然了,最终的目的达到就可以,伙食确实提高了不只一个档。
至于相对应的训练内容,他不能照抄三营的,要有自己的改变,这个可以慢慢来不急。
周建刚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他是不做,做就能做好。
确实费心力,可也没办法。假设费了心力能往上升,相信没有一个人能拒绝。
邓立业纠结了两天,最终的决定是三营的一半,这个数字已经比姜山最初给二营的计划多了。
只能这样了,这已经是他最大的极限了,就这个他都不好干。
会上,大家的问题都围绕着一营和二营,三营则被忽略了。
针对一营的问题是:
“有没有把握?有多大把握?”
“要是没有足够把握,赶紧的改,不要开始了再说不行。”
“困难准备做足了没有?”
……
周建刚准备充足,会上的形势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对一营有顾虑,不相信他能完成。
反观三营,则正好相反,大家对姜山有足够的信任。
虽然周建刚信誓旦旦、有理有据,大家还是眉头紧皱。
到了邓立业,跟一营的问题差不多。
不过跟一营不同的是,邓立业比较活泛。
“我们肯定尽量干,多向一营和三营学习,有困难自己解决不了,该求救就求救,不顾虑面子问题。”
……
这次会议经过不太激烈的讨论,这事算是定了下来。
刘团长这次是格外的沉默,很不符合他的风格。
张政委等人走后,特意留下跟老搭档说说话。
“老刘,你不要想太多,崔营长的能力还是有的。”
再说了,还有姜山托底呢。
有些话刘团长也不能说出来,“那当然,我在想去师部怎么说呢!”
刘团长最中意的是姜山的那个计划,相对来说风险最小,见效还快。
一营和二营自给自足,三营在此基础上有准备帮隔壁团打个底子,多好啊。
到这一步,只能静观其变了。
·
这一年的秋天,收获的季节,人们格外的忙碌。
地里、山上那一群群一片片绿色的身影,点缀在五颜六色的群山中,是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姜营长家无意间成了临时托儿所。
孩子们也参与劳动,连一岁多的小九九屁股后头绳子拖着一个小小袋子,绳子一端绑在腰上。
为了抢秋收,学校都放秋假了,六七岁的孩子都跟在地里干活。
大孩子的秋假也不太名副其实,家属院的地都由战士们帮忙,地里的活没几天就全干完了。
大人们就上山,山上的宝贝是真不少,人人满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