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有几个四川的70后80后,没挨过“啵啰”或“拽栗子”?
啵啰【bo1 lo1】,又叫 绷啰儿【bong1 ler1】,名词,词本义:弯曲食指或中指用大指姆压住,再用力弹出食指或中指,击打被惩罚对象的头部或额头。《四川方言词典》注释为量词,是错误的。
动词用“弹”或“打”:弹啵啰|弹绷啰儿。或者:打啵啰|打绷啰儿。
拽栗子【zuai2li1zi3】,又说拽咛子【zuai2lin1zi3】,名词,词本义:食指或中指弯曲,用第二关节处敲打额头。
之所以说《四川方言词典》把“啵啰”注释为量词是错误的,它和【拽栗子】是差不多的,只不过用的手指的位置不同。【拽栗子】是名词,“啵啰”当然也是名词。
只不过“啵啰”一般比较轻微,除了用于日常轻度的惩罚,也用于游戏中用于惩罚输家。而“拽栗子”一般比较重了,甚至一个重的“拽栗子”下去,脑袋子上都会鼓一个包。
第二节:有一种丢脸,叫丧德
丧德,汉语词语,读音sàng dé,意思是丧失德性。出处:《尚书·旅獒》: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文献记载:
《北齐书·杨愔传》:自天保五年已后,一人丧德,维持匡救,实有赖焉。
吴组缃 《山洪》三四:不能断了人家香火喂。总不能做那个丧德的事喂。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失新郎》: 古今来犯淫恶多少报应,一丧德二短寿三坏品行。
又卷二《捉南风》: 人说嫖妓无过犯,依然还是恶滔天。一则丧德把名玷,二则恶疾惹身边。
刘省三为清代四川中江人,从文中看,“丧德”一词在清代,四川地区还主要使用的是“丧失德性”的本义。
但是在今天的四川方言中,丧德已经主要指“缺德”和“丢人”了。
今天的四川方言中,“丧德”发音sàng dê2,主要意思为:缺德;丢人。当为“丧失德性”的引申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