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táo”,都是表示用绳索捆绑或用绳索固定限制活动范围的意思。1、把罪犯綯起来(把罪犯用绳子捆绑);2、“綯牛”(将牵牛绳捆绑在不能移动的木桩上,牛只能在牛绳半径范围内活动,不易走失);3、引申义为因条件限制而不能自由自主活动,如:“只因父母年老多病无人照看,他只好綯在家里,不敢出远门做工。”节选自文章《方言多古语》(梅州日报2021年04月15日)
在四川方言中,“绹”主要主要做动词,词义为:拴、捆、绑,都具有明显的束缚义。也引申为人的行为受到束缚(拘束或限制)。与梅州日报介绍的“绹”字词义近乎相同,也反应了四川方言与湘方言、客家话之间的渊源。
例句:
1、把狗绹倒起。| 出门遛狗,必须先把狗绹稳当。(拴)
2、你找根绳子绹倒那两根树子上来晾衣裳,比你支两个三脚,再架根竹竿竿,方便多了嘛!(绑)
3、你把纸箱子就那样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啊?拿根绳子绹一下才稳当哦!(捆\/绑)
4、他想去外地打工挣钱,娃儿太小了又把他绹倒走不脱。(被束缚)
缚、捆、绑、拴与“绹”字词义比较
缚,多用于书面语,四川方言口语基本不用,基本可以用“绹”代替。
捆,四川方言多用于捆扎,比如捆草把子。捆扎不能用“绹”代替。
绑,用绳索捆扎;缠绕。如“把某人绑起来”,通常可以用“绹”字替换。
拴,用绳子系住,常见于北方话,四川方言几乎不用,通常用“绹”字代替。如绹牛(把牛拴起);自行车搭的口袋有点大,绹起免得掉(拴住)。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