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张家庄村民多是军人出身,不怕苦、不怕累,这才有了如今模样。
“多谢黄叔提醒,但咱反正不差钱,就想买到张家庄旁。”
黄牙人叹气,“那好吧,咱们去看看究竟想买哪块地吧。”
不多时,黄牙人和张敏来到张家庄,铁子听说要给他买地,高兴地手脚没处放。
黄牙人看了图册,“这片地已经有主了,靠南边有一处山林,还带小河的怎么样?紧挨着张家庄,用水的话可能会有点麻烦。”
若不是一个村的,往往上下游的村民都要争水浇田,斗得厉害的话,两村甚至能结成死仇,见面就掐,到了庄稼用水的高峰期,甚至会发生大规模械斗,死人都是常有的事。
张敏倒没这个顾虑,反正铁子的户籍已经落在了张家庄,都是一个村的,没有利益关系,“这个无碍。”
然后她看向铁子,见对方狠狠地点了点头,信心满满道:“那就这片了。”
这架势,让黄牙人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印象中好像有这么一个人也是如此豪爽。
黄牙人量了尺寸,在荒地四角插上标杆,意思这块地已经有主了,而后他也不啰嗦,自己找了中人,便带着张敏和铁子去衙门找书吏开了地契,而地契的名字叫张新生。
张敏把地契还给了铁子,“原来你也姓张?”
“我也不知道自己原来姓啥,本来打算以后跟着东家姓余的,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们落籍,”铁子拿着花几百两银子买下的地契,仔细看了又看,“以后我便姓张了。”
以前的家谱他不记得,但从今日开始,他要自己另立一本张姓家谱,以后自己就是这一支的始祖,当然前提条件还得娶媳妇。
张敏对他姓什么不太在意,反正张家庄姓啥的都有,大家平安无事的相处了这么多年,压根就没有对立情绪。
铁子买了荒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村里,李哲便给他在书坊附近划了一块宅基地,而后村里青壮自愿给他帮忙,将地夯实了,方便打地基。
铁子请了工匠进村,工匠们原以为年前没生意,没想到竟然还能接到大单,便急急赶工,希望能多赚点钱回家过年。
村里但凡有人建房子,很多人都会过来帮忙,铁子也毫不吝啬地买菜买肉,央村里厨艺好的大妈做了,给大伙管着一日三餐。
李哲乐呵呵对张敏道:“这孩子是个感恩的,大白米饭和大肉片子管够,村里人都夸呢。”
“其实他有手艺,到哪个村也会活得很好,”张敏觉得自己像捡了宝。
不管啥时候,技术人员总是最吃香的,而且有他在,村里的书坊规模还能再扩大些,以后就成了村办作坊,可以安置不少人就业。
福伯去问过了,之前安排去学徒的那几人,除了石牙仔外,其余人都打算干到年底便回到村里书坊。
这样离家近的,又没人打骂的工作,这才是所有人的梦中情工啊。
张敏索性趁热打铁又开始说书,将《三国演义》口述了一遍,至于《水浒传》这种从头到尾都造反的书,就算给她八百个脑袋也不敢印啊。
文字狱这种东西从来就没在历史长河消失过。
有了铁子这样的人才,张敏一直想做的小报也终于有希望开始了,但究竟刊登什么内容才能打响名声呢。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