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这他根本没有想过,也不认为受到严重压制分权的内阁能够侵蚀得了皇权。
毕竟,决定权握在皇帝手里,行政权又在底下的六部,内阁虚居高位,却无决策任免大权。
可,这是建立在皇帝是个正常成年人基础上的,要是皇帝太年幼了呢?
大明又有祖制,后宫不得干政。
皇帝太后都指望不上,那国家难道就不运转了,大家都等皇帝长大再说?
开什么玩笑!
所以,内阁开始接过皇帝,把持朝政大权,几乎是必然的,也是最优解。
因为藩王掌权,隐患问题更大。
如此,就又绕回来了,父皇吃丹药早逝,自己斗蟋蟀早逝,留个年幼皇子继位,很合理。
“内阁一旦掌权,即便三杨不贪恋权势,那权势也会渐渐从内阁流入到了文官集团。于是乎,大明原本文武制衡的权力平衡系统,就会开始慢慢失衡,这是必然现象。”
内阁掌权,则文官掌权,这是必然现象。
一旦文官集团掌握更多实权,那就会让本来好好的文武制衡局面被打破。
认真听讲的于谦眉头紧皱,他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看出会爆发什么后果了。
文官得到实权,那就肯定要从武将手中,侵吞更多实权,从而以文统武,彻底将大明朝堂变成文人的朝堂。
而要以文统武,那么最好的办法,无非就是……
“本来,就算文武失衡,这个过程也应该是比较漫长的。可随着三杨中的杨士奇、杨荣一老一死,而堡宗又因为长期压抑深宫,迫切地渴望权力,开始宠信宦官王振。”
“唯一剩下的杨溥,虽然资历很高,品性贵重,但能力太差。不仅斗不过有皇帝庇护的大太监王振,甚至连内阁和文官集团都管不住,坐看宦官、文官党争愈演愈烈。”
“再加上文官掌权,致使从洪武、永乐开始,大明对外积极防御的军事政策被逐渐放弃,变成一味的迁就与赏赐,以此来换取边境的安宁。”
于谦听闻此处,有些耐不住了:“这不是效仿北宋,自甘堕落吗?难道满朝文武,就无一人知晓,草原胡部的狼子野心?一味的赏赐迁就,就是在示敌以弱,只会换来敌人的愈发放肆!”
林煜扯嘴一笑:“老余你说的没错,土木堡之变的导火索就在这里。因为大明朝廷太过迁就,导致瓦剌太师也先,逐渐看清了明廷的虚实。”
“终于在一次朝贡赏赐下,年轻的朱祁镇刚刚亲政,难得硬气了一把,拒绝了瓦剌使团的联姻请求,以及朝贡赏赐,还下旨呵斥。”
“于是乎,也先就以此为由,召集了三万瓦剌骑兵叩关大同。朱祁镇在贴身太监王振的支持下,信心满满的认为,以大明的天威和天子的感召,定能顷刻之间将也先击败。”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四日,朱祁镇力排众议,决定御驾亲征。十五日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十六日带着五十万京军开拔,顺便带上了张辅、朱勇为首的勋贵大臣……”
“等一下,我刚刚没听错的话……”
于谦忽地开口打断:“先生是说,十四日决定出征,然后十六日便已经带着大军开拔?”
“对,你没听错,堡宗只用了区区两天时间,就在京城征召了五十万大军。”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