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耕改革取得成功,朝廷的威望日益提升,百姓的生活也渐趋安稳。然而,就在改革的脚步逐步加快之际,一位名叫陆清风的年轻文士上书朝廷,对改革的推进方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尽管改革提升了民生,但过快的步伐可能会导致官员的怠政与腐败,甚至可能让百姓因无法适应而生怨。
陆清风在上书中建议,新君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应注重对官员的监督与管理,确保他们真正将朝廷的政策落到实处,而非沦为形式主义。他的上书引发了朝堂内外的广泛讨论,部分官员支持他的观点,认为改革步伐应适当放缓,重视基层的管理;而另一些官员则认为,改革必须一往无前,不容迟缓。
新君对陆清风的上书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决定在朝堂上召集众臣,共同商讨改革的下一步方向。
在朝堂之上,持不同观点的官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保守派的官员认为,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官员的负担,许多地方官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敷衍和偷懒的现象,应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培训。同时,他们主张暂缓改革步伐,逐步推进,以减少风险。
进步派官员则主张,当前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大刀阔斧地推进,才能真正解决百姓的问题。他们认为,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腐败与怠政现象,并非改革本身的问题,而是需要从官员的个人品行上加以改善。为此,他们建议加大对贪污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以保持改革的动力。
新君听取了两派的意见,逐渐将目光转向萧澈。他清楚,萧澈是改革的关键推手之一,希望他能为此事提供深入的见解。
面对两派争论,萧澈从容站起,提出了一项折中方案。他认为,改革应继续保持坚定的方向,但的确需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以防止腐败现象侵蚀改革成果。他提议设立“监察院”,负责对各地官员的行为进行定期监督,并对出现问题的官员进行问责和惩处。
此外,他还建议在各地设立民间监督机制,让百姓能够上报官员的行为,确保改革的执行真正惠及民众。萧澈解释道:“唯有将改革扎根于民心,才能长久不衰。而确保改革的公平与公开,是朝廷取信于民的根本。”
新君对萧澈的提议深表赞同,认为设立监察院不仅能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也能让百姓更加信任朝廷的决策。他随即下令组建监察院,派遣精干官员前往各地,确保改革的执行不受腐败的影响。
陆清风的上书得到了新君的重视,并被任命为监察院的首任监察使,负责监察院的运作。新君希望他能用心尽责,将他的理念付诸实践。陆清风深感责任重大,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确保朝廷的决策不被官员的私心所蒙蔽。
萧澈与陆清风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两人对改革的方向达成了共识。陆清风认为,监察院的设立是确保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