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有限,踏板的操作也不灵活,织出的布宽窄不一,而且容易出现断裂。布面上的纹理粗糙,缺乏细腻的质感。
林观音参考现代纺织机械的原理,对织布机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他增加了经线的数量,使得布料可以更加宽阔和细密;改进了踏板的设计,使其操作更加顺畅和精准;重新设计了梭子的形状和材质,使其在织布过程中更加稳定和快速。然而,在改造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经线的张力难以控制,导致织布时经常出现跳线的情况。有时候,刚刚织好的一段布,因为跳线而变得参差不齐,前功尽弃。
林观音不断调整参数,尝试各种材料。他用不同粗细的绳索来调整经线的张力,用各种木材来制作踏板和梭子,试图找到最合适的组合。经过多次失败,他终于发现,使用一种特殊的藤条来制作经线的绳索,可以有效地控制张力;用质地坚硬而又有弹性的木材制作踏板和梭子,可以提高操作的稳定性和速度。
新的织布机织出的布料更加细密、均匀,而且可以织出各种复杂的花纹。那精美的图案,如同大自然中的花朵和飞鸟,栩栩如生。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人们对林观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纷纷围在新织布机旁,惊叹于这神奇的变化。
然而,林观音并未满足于此。他意识到,要让纺织技艺真正发展,还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
于是,他开办了纺织培训班。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搭建起简易的棚子,作为培训的场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向人们传授纺织的技巧和经验。他从最基础的纺纱手法开始教起,耐心地纠正每一个学员的动作;到织布的技巧,如何控制踏板的节奏,如何准确地投梭。
在培训班里,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些心灵手巧的女子在林观音的指导下,迅速掌握了新的纺织技术,成为了纺织能手。她们不仅能够熟练地操作新的纺织工具,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创意,织出独特的花纹和样式。
她们织出的精美布料不仅满足了本地的需求,还吸引了周边部落的关注。商人们纷纷慕名而来,用珍贵的物品交换这些精美的布料。随着贸易的开展,这里的布料逐渐声名远扬,为部落带来了丰厚的收入。部落的人们生活逐渐改善,他们对林观音充满了感激。
但林观音清楚,这只是一个开端,纺织技艺还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开始研究如何染色,让布料拥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如何改进纺织材料,使布料更加柔软舒适。他的目光始终投向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