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瓦窑沟村的历史来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1.迁徙背景:根据搜索结果,东瓦窑沟村及其周边地区的孙氏家族多在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和江苏海州十八村的当路村迁来。这些家族在莒县等地定居后,逐渐分支扩散到周边地区,包括东瓦窑沟村。
2.村庄形成:东瓦窑沟村存在约有上百年历史,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村落地理位置优越,南面是鲁东南第一高峰马耳山,北临大珠子水库,四季分明,环境优美。
3.文化和传说:瓦窑沟村隐藏着许多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与祖辈几代人的耕耘和艰辛相关,也蕴含着民间传说。随着时光流逝,这些故事逐渐化为更多的传说和印记。
4.家族传承:瓦窑沟村的孙氏家族多以五行相生之序确立辈份名讳,体现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综上所述,东瓦窑沟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由迁徙而来的孙氏家族定居而成,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郑老师叙述瓦窑沟的传说
瓦窑沟是我的家乡,一个坐落在山东省五莲县东北部的小山村。村落虽然不大,但“曾经”也是个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其南边是鲁东南第一高峰马耳山,北临大珠子水库,这里四季分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周围庄稼连绵不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落存在约有上百年历史,隐藏着太多的故事和太多的传说。这些故事蕴含着祖辈几代人的耕耘和艰辛,也隐藏着似有似无的民间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跟随着每一个村人的出生和老去,时光流逝,逐渐化为更多的传说和印记。
一个人一旦跟他的出生地有了联系,那么这辈子都割舍不掉,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远远的离开了她,那也是暂时的,因为你脑海中始终有她的未置,她会在你的梦境中不期而遇。
我出生在这个偏远的瓦窑沟村,从此跟她就有了割不断的牵扯和舍不掉的深情。从我记事起,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情都深深的印在了脑海中,时光过去那么多年,竟然一点都没有褪色,反而,那些景象就像刻在坚硬石板上的壁画一样,时间越久,越显得深沉。
时代的发展总是超出普通人的思维,向着谁都意想不到方向发展。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让整个中国突然从沉默中惊醒,每个村落也都受到了影响,当时还在瓦窑沟生活的我们一家竟然也受到了冲激。一下子从农村到了沿海城市日照,又过了几年去了省城济南,再几年后竟然拖家带口的到了大首都-北京。我常说我们家在不长的年月里成功完成了三级跳!
走的离家乡越远,越觉得家乡是那么的神秘和倍感亲切。那些发生在家乡的事,时常在某个时刻从脑海中跳出来,让你瞬间回到从前,那些往事现在说起来真就像个传说。而当你有机会再走近她的时候,却有着另外一种莫名的感慨和忧伤的情思!笔字,大爷来了,看到了,就站在一边非常认真的看我写完正在写的字,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中华”二字,大爷看我写完后,点点头唤着我的乳名说到:“嗯!有出息!好好写!”,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虽然我后来没有再继续“深造”书法,可老人家的话始终鼓励着我,影响着我,使我在之后所经历的不可预知的艰辛的人生路上,不能轻言放弃,因为那是族人对我的期望,也是那个村庄对我的期待。
可惜的是,大爷前几年去世了,我竟然没能去送他一程。虽然,谁都清楚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慢慢走向死亡,这是一条任何人都脱不掉的必经之路,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在世上的时候能够留下更多的印记,这些印记不只是那些留在亲朋好友脑海中的音容笑貌,更多的是他在这个地球上,说的小一些就是他在生他养他的这块空间里,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多少故事,将来又能演变成为多少传说被人传颂。而大爷生活在瓦窑沟村几十年留下的那些故事,我们后辈要把他记录下来,传颂下去,让它变成瓦窑沟诸多传说故事的一部分。
像这样的传说,对于我来说,瓦窑沟还有很多。
到他去世为止。
跟姥爷的故事记忆清晰的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
农村的灶台都是用石头和泥土砌成的,靠墙的地方会搭出一个小空间,一般供家里的老母鸡在里面下蛋。姥爷家的灶台就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一只母鸡从里面出来,唱着高歌,一看就知道她是刚下了蛋正庆祝着呢,我看母鸡走远后,就悄悄的过去伸手去掏鸡蛋,果然摸到了一个热热的滑滑的鸡蛋,刚要把手拿回来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个古怪的、硬硬的东西,再一试确定是块“石头”,仔细的再摸摸,感觉石头上竟然还有类似胳膊、鼻子形状的结构,于是决定仔细看个究竟。把鸡蛋放好后,找了个手电筒,朝里面照着,一看,惊呆了,里面竟然是一尊石头雕刻的小佛像。
我以为我是第一个发现“真佛”的幸运人,就赶紧把佛像从里面掏出来,正捧在手里仔细拜看,这时姥爷突然从外面回来了,看到我正抱着佛像,急忙走过来,没说一句好,就把佛像又轻轻的放回了原地,还故意用草盖了盖,我不解的看着姥爷,期待着他能跟我说说这尊佛像的事,可他竟然一语不发,从此也没再说过关于这尊佛像的事。再后来,我逐渐大了,初中毕业后到了城里,再往后因为学业和工作的繁忙和压力逐渐袭来,关于那尊佛像的事也就逐渐淡忘了,再几年后,远在城里的我,突然听到了姥爷去世的噩耗,我内心不禁心疼如刀割,泪流满面,关于姥爷的一幅幅画面,瞬间涌现在眼前,忘不了姥爷的慈祥和仁厚,曾经滋养着我儿时的心灵,他的一举一动曾经让我的童年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那是一个老人用行动和肢体留下的雕塑般的记忆。
思念姥爷之余,自然也再次想起了那尊小小的佛像,当时不明白姥爷为什么赶紧把它放回原处,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再后来,已经不清楚那尊佛像的去处了,听母亲偶然会说起,说可能是被大舅拿去了,但我再也没有见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