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应天府。
应天府的舆论热点为之一变。
遣唐使,在诸夏之地的历史上,虽然被人诟病颇多。
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诸夏之地百姓心中,当初的遣唐使制度,确实是彰显上国气度的重要象征之一。
如今,倭国再次派遣学子来到大明学习。
别的不说,至少说明,在倭国眼中,如今的大明跟当初的初唐盛世一般,已经有了天朝上国的气象。
所有人自然与有荣焉。
同时,很多大儒也知道了老朱的决定。
一时间,很多平日闭门研究学问的大儒家门前,开始车水马龙。
所有人都在好奇,那些倭国人,能不能搞的定这些大儒。
一些大儒已经昭告他人,介于倭国白眼狼的属性,这辈子就算是不收弟子,也绝对不会让倭国学子踏入自己家门。
但更多的大儒,却着实有些心动了。
很多人都觉得,倭国虽然对大明不恭,但这很大的原因,也是归结于倭国教化不行。
若是倭国持续不通教化,那倭寇之乱,不就愈演愈烈吗?
他们不做人,那大明作为上国,有义务教他们做人啊!
很多大儒碰面,有意向收倭国弟子的人,都是宣称这一套说辞。
但学问这种东西,确实不好轻授于人。
具体该怎么做,还是要看倭国人的诚意了。
至于所谓的诚意是什么,那就只有那些大儒们自己心里知道了。
“诚意”是什么,第二天倭国人就给了答案。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皇孙朱允炆的老师,翰林学士黄子澄家门前,就出现一副奇景。
数十个脑袋四周光秃秃,扎着朝天小辫的倭国人,一板一眼,齐刷刷跪在那里。
这副景象,很快就引来金陵城中的百姓围观。
黄子澄家的下人开门准备去买菜的时候,直接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连忙回去通报黄子澄。
一刻钟后,黄子澄这才急匆匆来到门口。
看着眼前的景象,黄子澄也有些懵逼。
昨天他跟很多士林同道,凑在一起商量过倭国派学子来大明这件事情。
黄子澄的本意,也是倾向于接收倭国学子。
身为大儒,真要收一些倭国弟子,立功立言这两项,算是一次性齐全了。
若能够劝倭国迷途知返,那对于大明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功劳。
另外,倭国虽然是蕞尔小国,但是听说人口数还不少,数百上千万时有的。
若是能够让自己的学说,在倭国流传,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这立言的说法,自然也就实现了。
所以,黄子澄的本意,和那些意图钻营的大儒是一样的。
他也想着,只要我国诚意足够,那就在倭国渡海而来的那些学子之中,挑几个资质出众的,教授一些学问。
这又不丢人,毕竟,孔圣人都说过,有教无类嘛!
现在,就看这些倭国人会怎么做了。
此时,山下建川跪在人群最前面。
当他看到黄子澄背着手,迈着八字步缓缓来到门口的时候,山下建川眼睛一亮。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