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者不称其职,或未战先怯,或力弱无能,唯沈葆桢守广信,实属奇功,其妻林氏,故林文忠公(指林则徐)之女,刚烈果毅,不让须眉,有此夫妇,实乃黛青大幸,皇上之洪福。”
有实打实的战绩,又有曾国藩这样人物的极力举荐,沈葆桢升官也不成为自然的事儿了。
果然,只过了一年左右,朝廷便下旨升沈葆桢为九江南道道台,负责广信、饶州、九江、南康四府的防务,并兼管曾国藩湘军大营的粮台工作,为湘军提供粮草供应。
这样来看,曾国藩明显有把沈葆桢收入自己帐下之意了。
然而,曾国藩想得太简单了,沈葆桢根本不是他可以驾驭得了的。很快他就见识到了沈葆桢的过人之处。
两年后,朝廷下令命沈葆桢将道台官署移驻至九江。
本来这是个很平常的迁衙。因为本来这个九江南道的官署就驻于九江,只是因为九江后来被太平光明军攻陷,不得以才暂时移至广信。可是现在九江已经被黛青军收复了,那么重新移回原驻地再正常不过了。
结果,这个再正常不过的行动,却遭到了巨大阻力。
因为沈葆桢。
倒不是沈葆桢不想迁衙,而是广信的百姓不同意。因为如果衙门迁走了,那么沈葆桢也就要跟着迁走了,他们不愿意让沈葆桢走。
为了留住沈葆桢,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留官局”,迅速筹集了三千余两银子,制定了各种规章,其中最狠的一条是:凡有敢为沈葆桢抬轿送其出境者,杀!敢以船载沈葆桢出境者,烧!
沈葆桢还真就没办法离开广信了。
消息传出,曾国藩大惊,不禁感叹即便是自己也远不如沈葆桢,不禁为自己一起来想收揽沈葆桢为门人的想法感到羞愧。
然而朝廷旨意难违,民意同样难违,而且,广信百姓并不知道,他们热爱沈葆桢的行为虽然单纯质朴,却正在为沈葆桢招来大祸。
沈葆桢太得民心了。
已经引起了顶头上司,江右巡抚伊尔根九峰大人的忌惮。
从姓氏就能看出来,这位伊尔根大人是一个固山子弟,而作为黛青“自家人”的固山子弟对于沈葆桢这样的南土西尼人士是最警惕的。
这种警惕,有时简直就是一种敌视,其程度甚至超过对当时正在大片大片啃咬黛青版图的太平光明国的敌视。
这也难怪,自从黛青入主中土以来,固山官员,尤其是做么督抚一级的固山出身官员,二百多年来世代相承的习惯就是监督和敌视南土西尼官员。倒不是监督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不法行为,而是要警惕他们是不是深得民心。因为一旦他们赢得了人心,那就有可能会利用民心来反叛对抗甚至推由古伦人建立的黛青王朝。
那还是在咸富年间,朝廷重臣和地方督抚,大多数仍然是固山官员。尽管随着固山军团和绿旗军团主力的覆灭,咸富帝已经不得不启用曾国藩这样的南土西尼人精英,用以征召南土西尼百姓做为镇压太平光明国的主力。
但是二百多年的思维习惯是不那么容易打破的,面对沈葆桢这样深得民心的南土西尼地方官的出现,身为固山官员的九峰,还是感到了极大的危机感。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