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武道之巅寻挚爱 综影视:赠花手留香 穿书后,炮灰反派他玩脱了 快穿之女主站着别动 末世全球进化,我觉醒银河火花 重生后嫁给了异父异母的哥哥 不好意思!现在这是我的地盘! 诱引,小木耳 末世重生:我一手镇压诸多主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1章 骨头扔出狗上钩 (第1/2页)

    代子林说道:“胡虏何年盛,神州遂陆沉,胡虏与我汉民不同文同种,岂可为中原正统,明朝承袭宋朝,一脉相传的汉家政权,是为中原正统!”

    “胡虏何年盛,神州遂陆沉”出自儒家炬子朱子(朱熹)的《感事书怀十六韵》,说明胡虏占据中原,神州陆沉,对胡虏深恶痛绝,坚决反对。

    此言一出,他那边的文人儒士纷纷赞成,严斥胡虏岂可为中原正统,其人与华夏子民并不同文同种,乃鸠占鹊巢,窃据神州,居然以中原正统自居,而将南人为主的宋人斥为南蛮。

    “汉夷之争”再现,在中原境内各色人等,都形成了“国人认同”,生于兹、长于兹,国朝之下即为国人,华夷正统观逐渐转变为“文化\/地理”标准,即占据其地而又尊其文化传统,即可为正统继承人。

    他们既为正统,则长江以南的宋人自然成了蛮夷,如今代子林及其门人反水,斥胡虏是蛮夷,尊南朝为正统,这下白尚典这边的门生弟子不干了,否定胡虏,同样是否定治下汉人就是他们,他们坚持“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的论调,最终形成了一种普世儒学,不再有任何的族群背景考虑。

    不过,代子林使出一招杀手锏,让诸儒士纷纷闭嘴,甚至连白尚典这方声调也低了许多。

    代子林说道:“金人开科举,录取汉人难上高位,至于蒙元,连科举都不开,岂可称为尊儒!现在朝廷……”他说到朝廷时拱手以示崇敬,继续道:“……欲开恩科,此乃文坛盛事,吾辈不可错过。”

    原来如此!

    说一千道一万,不及丢出一根肉骨头,金人开科举,虽说中举汉人难上高位,可科举就是科举,带来好处。

    至于蒙元糟糕至极,由于贵酋的掣肘,忽必烈始终无法开科举,从而成为了蒙元的致命之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代汪洙《神童诗》写出了开科举的好处,虽说科举的录取率不高,但给了读书人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尤其是汉人朝廷,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所以,大家想到科举的好处,无不怦然心动。

    江镗先前也透露过朝廷欲开恩科的风声,奈何大家不信,满心疑虏,怕的是他一个外来统治者的代表,假传讯息,一旦大家从了他,将来又不是,那就尴尬了。

    如今本地大儒出面为他背书,说确有恩科,形势截然不同,因此明伦堂内诸多文人纷纷发言,表示坚决拥护新朝统治,此为华夏正统,就连白尚典这边的门生弟子亦有数人附和。

    没办法,恩科太香了,江镗趁热打铁,说科举是大明天下的科举,功名放到哪里都有效。

    意思是说在青州中举后,哪怕鞑子卷土重来,举子逃到大明其它地方,一样算功名。

    所有的大明子民,都有考科举的权利,换言之,青州读书人逃亡后,在大明其它地方落籍后,亦可参加科举。

    白尚典势孤,会议结束后,他深责代子林,怪他食言而肥,问他将来蒙古军打回来时,他将如何,难不成做“三姓家奴”?

    原来,数日前,白尚典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步步修仙路 来!给各朝上科技 人间政道是沧桑 我在大理寺捉妖那些年 制霸银河:我的舰队会自动升级 开局大能修为,副本随便开 最强执刀人,但是各个时空的强者 大雍翻译官 酒后失控,被迫闪婚京圈大小姐 真千金她确实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