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沈阳被日军攻入国内舆论大体分为三派,一派是激进派认为抗日军战术指挥有问题,没能守住沈阳应该重罚负责防守沈阳的抗日将领。
另一派是亲日派,批评抗日军再拿下沈阳之后就应该和日军和谈,不至于沦落到现在沈阳又要被日军占领的局面。
最后一派是理性派,他们认为中日双方力量悬殊太大,双方论部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日方都占优势,抗日军能抵抗到现在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太过苛责。
三派在《申报》、《民国日报》、《大公报》等报纸上展开骂战。
这时《益民报》记者史文真、杨墨文两人合署的一篇名为《向北》的故事,令整个骂战偃旗息鼓。
在这篇故事是史文真、杨墨文听到的一件真实故事,故事以一对拖家带口的中年夫妇视角展开。
他们从鞍山出发逃难,逃到沈阳时因路上混乱,将小儿子丢掉,四个大人在附近村镇找了两天也没找见。
一家人盘缠有限,不得不继续往前赶路,他们爬上一列往长春方向开去的货车,火车上爬满了同样逃难的百姓,他们还没爬上去火车就开动了。
老太太让儿子、儿媳、老伴先爬上火车,等到她要上车时,火车速度已经起来了。
老太太奋力抓住火车上,可毕竟年老体弱,还没等她儿子抓住她,老太太已经坚持不住,双手松开,落地摔的血肉模糊。
四人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跟随火车一路向北,火车走到四平附近时,两架日军飞机从火车后面飞来。
日军飞机观察到火车上全是逃难的百姓后,一压机头扑了上来,飞机上的两挺机枪对着火车上的百姓一路扫射,有不少百姓被击中掉下火车。
四人紧紧爬在车顶,生怕被子弹射中,飞机飞过后,男子起身才注意到,自己媳妇已在日机刚刚的扫射下中弹身亡,身下压着的女儿安全无恙。
一家六口从鞍山出发,到了长春就只剩下了三人,他们在抗日军政府的帮助下,被安排到黑龙江省会龙江附近,由当地政府提供农具、种子,定居下来。
故事中有面对生死存亡,毅然决然放下书本,穿上军装的学生,有愿意留在日占区当亡国奴的教书先生。
看到这个故事的国人无不为此家庭的遭遇落泪,那些叫嚣着要和日军和谈的亲日派闭上了嘴。
此时身在登仕堡子的张廷言还不知道这喧嚣的舆论,他正指挥着三个师的兵力对第31联队发动最后一击。
朝阳洞上的日军如同礁石一样,一遍又一遍的抵挡住抗日军潮水般攻势的冲刷。
抗日军三个师从三个方向进攻了一上午,日军阵地上全是双方士兵的尸体,日军三个中队只剩下不到一百人。
在战事暂停的间歇,安川三郎又拿出手中的军刀擦拭着,副官拿来一块牛肉干和一块压缩干粮说道:“联队长阁下,请用午餐吧。”
“山本君,这些留给伤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