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贸易一直以来都是江北最大的进项,甚至可以对郑成功,张煌言的军火输出,不仅支撑着江北的军事工业,而且其利润足以维持忠义军的换装,所以一直以来对外军火贸易才会为人所看重。
不过相比的把旧武器出售给郑成功或者张煌言换取诸如白银、粮食等物资,朱明忠更愿把旧武器运给北方的那些坚持抵抗的义军。
即便是直到现在,在北方的太行山等地还有义军的存在,这确实出乎朱明忠的意料,原本他以为,北方应该已经安静,抵抗力量应该已经被满清扑灭,可是谁曾想,在北方的太行山、泰山等地仍然有抵抗力量的存在。
他们的规模不大,往往被满清视之为土匪,深藏于深山之中,虽力与满清正规军抗衡,但是却坚持不剃发,一直坚持着反清,并以大明为正统。在过去半年间,军正司一直在与他们进行联络,并通过对其委任的方式,确认了对他们的指挥,当然,这种确认之后,就需要对他们加以援助,向那些抵抗力量提供粮饷兵器等支持就成了援助的方式之一。而旧式的手榴弹、燧发铳都是上好的支援物资。虽然数量有限,但总能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但将来北伐的话,那些当地的反清义军,就会成为忠义军向导,为忠义军带路,协助忠义军作战。他们甚至可以占领附近的州县,从而作为忠义军的先头,抢在其它人之前,控制地方。北伐!尽管在过去的一年中,江北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斗,甚至都没有与满清发生什么“冲突”,但是实际上,江北一直在为北伐作着准备。
从“甲兵制”的推行,再到地方上的建设,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北伐作准备,按朱明忠的计划,等到明年忠义军的兵力达到20万时,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老兵作为骨干之后,就可以实施北伐了。
现在限制忠义军北伐的并不是其它,而是军力上的不足,毕竟,除了北伐之外,至少还需要五至六万人留守于江北,还需要在北伐之后,留同等的兵力于新光复地区驻守,而以现在忠义军,根本没有能力在保护江北、稳定新光复地的同时,进行北伐。
但是,即便是眼下不进行北伐,并不意味着,不会做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军火的生产,诸如被服之类的军需物资的生产,同样也极为重要,而明年军队的换装,也是计划之中事情。当然,也是正规化的一步,尽管过去忠义军也有制式的军装、装具,但是却并不统一,而现在李富贵身上的装备,正是忠义军实施标准化的第一步。当然,与当初朱明忠一拍脑袋,借鉴后世的经验设计出来的装具来,现在这些装具更贴近军队的需要。在王得云讲解着士兵身上装具时,这时士兵已经转过了身来,在其背后背负着一外帆布的背包,这种背包是军人在野战中背负单兵装具的基本携行具。早期忠义军的背包都是用牛皮制作的,之所以选择牛皮是因为年皮防水。不过因为牛皮的价格高且不易加工兵,所以今年制定的背包材料则改为浸油的帆布制成。
“……背包内标准的携行的物资为衬衣衬裤1套,裹脚布2双,携带口粮2日份雨衣1件,军毯1条,不过因为目前缝纫加工能力有限,所以雨衣需要等到年后才能开始缝制……”
原本忠义军并没有雨衣,用来遮风挡雨不是斗笠就是雨伞,打伞固然可以挡雨,但打仗需要两手持枪。所以每到下雨的时候,随处可以看到带着斗笠的忠义军官兵。斗笠之所以成为战士们的首选,因为它们是中国农民最常用的雨具了,价格低廉,容易买到。
斗笠这种东西,防雨效果很不好,最多用于日常的雨。一旦遇到中雨,尤其是有风的中雨,靠一顶斗笠是毫无作用的,前心到后背瞬间就湿透。
而军人在没有雨具情况下冒雨连续行军,是非常容易生病的。加之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有限,一旦得病哪怕是重感冒都有可能送命。即便能够保住命,淋雨后出现大量战士减员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军队没有雨具这一条,就会大大影响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也正因如此,制作雨衣就成帘务之急,而在制作雨衣之前,忠义军已经发了防水帆布,而这种边长5尺的方块防水帆布可以搭成1人用、2人用、直至38人用的帐篷。现在下雨的时候,士兵们只能用防水帆布加斗笠挡雨。
之所以如此,原因再简单不过——缝不过来!
“缝纫……”
念叨着这么两个字,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