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过后,昆郎连年丰收,百姓稻谷满仓,生活衣食无忧。
目前云成已定,只是云成地广人多,民族繁杂,武将可以冲锋陷阵,但却不懂治世之道。
如今三关军人才稀少,这才是令我头疼之事。今日特来,请教老伯治理之策。”
复启华笑道:“三关军爱民如子,昆郎盆地繁荣昌盛,我已早有听闻。云成如何治理我且不懂,我只知道,得云成者得天下。”
云生心中略惊,问道:“这是如何说法?”
复启华稍微捋了捋自已的短须,慢慢地说道:
“今金鹰南下,大德败逃,大越复国,数年之间,相互征伐,死伤严重,皆已是强弩之末,疲态尽显。
今统帅拥有昆郎、云成两地,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百姓千万,后方无患。
云成三面环山,一江阻隔,进退可守,稻熟两季,物产丰富。
统帅占据云成,只需韬光养晦,好生经营,善待百姓,广招兵员,必奠王者大业。
待到金越对决,一方败退之时,统帅只需振臂一呼,天下英豪来聚。
战舰沿江而下,截断莽江,大军东出兰芽古道,扫平莽南,而后莽南、云成两地进发,左右夹击,直击堾丽。
挥师北戈,驱逐金鹰,即可成就帝王之业。”
云生越听越是心惊,这复启华虽然身居山林之中,却对天下大势如此清楚。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谋略得当,确实是难得的治国人才。
此时,云生突然想起了刘备三请诸葛亮的“隆中对”,这复启华机智如诸葛孔明,实有“卧龙”之才。若得此人,必成就我驱逐鞑虏、复我河山之愿望。
云生笑道:“老伯确实不虚神断之名!将来天下大事如何,我也不甚清楚。现在只想请老伯出山,为我分忧,治理好云成。”
复启华道:“我也并非神断,天下大事,清楚者甚多。不知大人治理好云成,下步又该如何?”
云生疑惑地问道:“老伯何意?”
复启华看向云生,说道:“若金越之战结束,一方败退。大德来人,封你官衔,要你出兵洪莽,又当如何?”
云生听后,一时弄不清楚复启华言语之意。
复启华笑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统帅为大德王朝出兵复国,那便请回吧!”
云生心惊,问道:“为何?”
复启华道:“大德犹如朽木,早已腐败至极。为官者不清,为富者不仁。官场已坏,人心不在。
你观这云成平原,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但百姓却贫苦困顿,为何?
只因官府盘苛剥削,赋税太重。既使丰年,也丰收成灾。如果大德复国,与兽人统治有何一般?”
云生点头,心中想起当年老君湖农民起义之事。
莽南之地,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理应百姓富裕。但朝廷却买官卖官,层层剥削,赋税三中取一,名目杂税多如牛毛,百姓穷苦潦倒,这才不得已起兵造反。
云生沉思良久,复启华见云生不语,遂道:“自古开国将帅,战功赫赫,但有几人却能富贵聚身,安然入土?
像统帅这种叛逆之徒,非党之人,嘿嘿!只能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我若随了统帅,岂不是枉送了自家性命?”
云生心中一怔:叛逆之徒,非党之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一时之间,当年西击兽人,平定十万大山和老君湖之叛乱,东灭倭寇,四起四落,历历往事,一一过目。
云生看向复启华,肯定地说道:“我必不复大德。”
复启华也看向云生,说道:“朝廷更替,乃是天道循环之事。若是统帅能以天下百姓安康、洪莽福祉为重,而以大德名分、个人名利为轻的话,我必追随于统帅。”
云生此时突然想起《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看来朝廷更迭,确实是天下大势,非一人一力所能阻挡。”
云生看向复启华,坚定地说道:
“我云生在此发誓,此生以天下黎民百姓福祉为重,决不恢复大德。”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