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看,臣刚刚写的详细奏报。”
“太子他们所制的盐,已经足足占到了整个京城的一成啊!”
“整个大明皇城,足足五十余万人,十余万户人家。”
“一成的细盐供给量,陛下可知道有多大吗?”
前朝年间,户部曾有记载。
“大口岁食盐十二斤,小口半之。”
便是说大人一年吃盐十二斤,孩子则有六斤。
自从洪武年间,战乱结束。
百废待兴之时。
太祖朱元璋下令,让百姓休养生息,流民安定,继续种地。
民间耕地面积就开始扩大,百姓平均每日耕作量上升。
相应的,对盐的需求也就变得更多。
所以明朝比历代前朝的人均需盐量都更高。
弘治皇帝起初不太相信,皱着眉头瞥了杨廷和一眼。
但接过奏章,打开细细翻阅之后,竟是慢慢瞪大了眼睛。
“一月出盐五万余斤?”
“此事当真?”
杨廷和不敢欺上,严肃的点头道:
“千真万确,臣专门派人去了趟都转运司衙门,问了专员才拿到这份账目。”
“不过,他们还不知道此中有太子掺和,售盐一事,都是由东宫的侍卫去做的。”
弘治皇帝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回来,长着嘴,反映了一会之后,才喃喃问道:
“这......这些都是太子和他在宫外的那个朋友一起做的?”
“竟然有如此大的规模?”
盐铁生意乃是国营,收益不菲,是朝廷国库的重要开支来源。
弘治皇帝素来极为重视。
海盐晒场距离京师遥远,运输中途会有不少损失。
加上晒盐场分布都比较零散,全国各个沿海都有。
每年光是把盐运到京城,中途运输就要花不少的银子。
现在京城边上就能产盐。
弘治皇帝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杨廷和苦笑着点了点头。
“陛下,这回太子可是大功一件啊。”
“不仅出盐量多,而且质量绝佳,洁白如雪,细腻如沙,臣是亲眼见过的。”
“据拙荆所言,现在整个大明权贵之中,都流行吃细盐了。”
想起那个整日逃课的太子,就连杨廷和自己也没办法把眼前的奏章和人对上号。
总觉得,这事不像太子做出来的......
弘治皇帝重新看了一边奏章,生怕遗漏了哪部分。
他越看越觉得心惊。
天然的地理位置,加上绝佳的品质,简直有颠覆京城盐业格局的潜质!
“好,好啊。”
“不过,朕怎么觉得,太子不像是能做到这种事的人?”
杨廷和面色一滞。
“.......”
“呃,陛下可能是......小瞧太子了吧。”
“太子殿下自幼聪慧,此等小事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杨廷和说了违心话。
可他又不能不说。
要不然,总不能直接说:“确实,我也这么想。”
弘治皇帝想起曾经萧敬打探到的消息。
招了招手。
“萧敬,朕问你,太子身边那人叫什么来着,朕想不起来了。”
萧敬想了片刻,答道:
“回禀陛下,名叫苏策。”
名字出来的瞬间,杨廷和呆若木鸡。
“什么?!”
“苏策?”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