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的一番肺腑之言,最终还是落在了“开海”上。
当初太祖朱元璋定下的。
在臣子们看来就是祖制、是铁律、是万世万代都要推行的规矩。
刘健并非迂腐之人。
恰恰相反,当初在推行提高商税上。
他未曾表态。
对于阁老这种位高权重的职位来说,不表态就是最大的表态。
朝中无数人都会揣摩他的意思,揣摩陛下的意思。
他不说话,就没人敢直截了当的站队。
所以无形之中也给朱厚照减少了极大的压力。
但如今,开海一事实在太过复杂。
更何况当今大明上下积弊沉重。
就更不能随随便便大动干戈了。
弘治皇帝久久未曾说话。
神色平静,宛若无事发生。
良久,压了压手。
“此事是太子建议,你和朕说没有用。”
“不如一会在朝议上,听听太子怎么说罢。”
刘健愕然。
太子说了算不算,不都是看陛下您的意思吗?
他转瞬间就明白了其中含义。
想必,陛下是支持的。
否则也不会做这等以退为进的决定了。
话头被堵上,刘健低着头沉思。
君臣批阅奏章,相顾无言。
良久之后,才悠悠说了一句。
“既然是陛下的意思,老臣自当没有异议。”
“一会,那就且听太子言论罢。”
静悄悄的御书房中,唯剩下翻动纸张的声音。
朱厚照还不知道御书房里的风波。
更不知道他的父皇为他扛下了多大的阻力。
连身边最亲近的内阁大臣都模棱两可,弘治皇帝的处境可想而知。
朱厚照身着一身衮龙袍,带着冠子。
每一步都踏的端正,竟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与认真。
是时。
钟鼓司奏乐,太监唱礼,洪声尖锐,数百臣子于奉天门下缓步上前。
文左武右,分列两旁,山呼万岁,五拜三叩。
朱厚照在众人注目下,一身衮龙袍,于正当中,一拜两叩。
武英殿上。
百官头一次觉得太子身上有了威严。
明晃晃的龙团图案,天潢贵胄,竟让人有些不敢直视。
天地君亲师,太子既然是储君,那便也是君。
众人都未曾想过,当初那个满皇宫乱跑的小孩,已经换了模样。
弘治皇帝落座,父子对视,他竟有些恍惚。
不足十步的距离,一高一低。
弘治皇帝从朱厚照的眼中读出些许认真。
却是着实的意料之中。
太子已经大了,不是当初的孩子了啊。
定下心神。
待百官就位,弘治皇帝开口道:
“诸位爱卿,此番朝会,即是商议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亦有太子见解。”
“太子年青,诸多想法尚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海涵,多多斧正。”
身边最近的三位阁老神色谨慎。
还不等下面人开口。
朱厚照便转身巡视了一番百官,朗声道:
“自洪武开国,我大明上承天命,下顺民心,得上天眷顾,文忠武勇,敬若天意,四海宴然。”
“时值陛下夙兴夜寐,讫未敢康,供奉诸天,忧勤听政,以仁守正,以孝奉先。”
“然上苍不乞,中土旱涝时发,北有鞑靼,南有倭寇,风雨飘摇难求片刻安宁。”
“故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xiashukan.com